今天上班,无意中看到了这个花色热水袋。它已陪伴了我有十多个冬天,为我暖手、暖脚,让我不再感到寒冷。
记得在2011年冬天,岗位上值夜班时很冷。那时工作条件太差了,单位上烧窖职工自己烧暖气。下半夜基本上就没人管了,暖气片一摸冰凉。
只有自己解决取暖问题,大家都穿上了自己做的厚厚的棉祆、棉裤。美女们也不嫌丑了,只要暖和就行。记得那年我的搭档去小义乌买了两个暖水袋,送给了我这个,当时应该是十元一个吧。还挺漂亮,爱不释手,解决了我手脚冷的问题。
这几年,岗位上条件好了。现在有两个电暖气,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供暖,再冷了还有空调可开。棉祆、棉裤都不用拿来穿了,穿上工作祆就能过冬。这个暖水袋,每年也只有在冬天最冷的几天才用上,我也一直放在岗位上。
我们七零后,还会记得小时侯用什么来取暖吗?印象中,我奶奶当时是用这种老式锡烫壶或铅烫壶。用时要做个布套套上,否则会烫伤。这应该是家里祖辈人延用下来的,家中要还能保留到现在,真成了历史文物了。
后来也用过这种瓷烫壶,这种皮厚、沉重,不会把人烫伤。大人晚上会早早地灌上热水,放被窝里暖和上。等脱衣服钻被窝里,要小心翼翼的蹬到下面,整个被窝就会很暖和了。
到了80年代,不知谁这么聪明。人们输水用的输液瓶,输完水清洗干净。倒上热水,盖紧盖子。这种玻璃瓶更烫,也会套上个厚布套。放被窝里后,可以随便用腿蹬没事,被窝里也会暖暖的。
再后来就有了这种胶皮暖水袋,有纯色和花色两种。这种暖水袋不太烫,保暖性还强。不象上面几种,用上几个小时后,脚碰上就冰凉了。
社会在进步,人们也越来越享受生活。在北方的冬天,城市里都已集中供暖,从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中旬。外面寒风凛冽,家里温暖如春。农村现在也逐步用天然气供暖,再冷会铺上电热毯来取暖,很少再用暖水袋了。
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种暖水袋也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