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
如期来和大家分享
国庆时阅读的一本书
来自美国非小说类作家贾雷德·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1937-)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以下简称《枪炮》),同时老爷子也是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
《枪炮》一书首先以新几内亚岛政治家耶利向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入手:
“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他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
这样一个朴素的问题凝聚了从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1500年不同大陆人类(本文中“人类”一词皆代表“智人”人种)发展速度不同的辩证思考。
戴蒙德首先陈述了自公元1500年开始各个大陆各自族群技术和政治差异的事实,紧接着道出了本书最经典的疑问: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
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
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全书通篇围绕着“文明差异是由地理环境决定,而非人种差异决定”进行论述,为人类平权打了一针强心剂。
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早在1488年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开始,欧洲兴起对外殖民扩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上使用金属装备起来的国家就领先了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等大多数仍在使用石器狩猎采集的部落。
对自然的征服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粮食生产能力,也就是较在较为发达的大陆上,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那么又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大陆上,而不是其他地区?
作者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及学术论证,得出“地理环境决定论”。
海洋和陆地、山丘和平原决定了采集狩猎(含渔猎)或农耕放牧。这二者的区别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人类简史》一书同样提到了类似观点。
更少的人从事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空闲时间,去发展出文字、政府、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病菌和枪炮等制胜武器。
这就是西欧大陆15世纪的秘密。
人口几何倍增长,开始向外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带去枪炮、病菌与钢铁,带去有意无意的种族大屠杀。
戴蒙德在书中伊始便声明自己无意为这些滔天罪行进行开脱,正如犯罪学家费尽心思想要找到强奸杀人犯的动机,前者认为人类只有明白造成现代世界差异的根本原因,才能够避免将来重现征服、流行病和种族大屠杀的悲剧。
▼
事实上,阮小姐认为此书对于你我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弄明白所属种族现况究竟与自己的肤色息息相关还是与地理环境关联更甚。
在阮小姐看来,对普通人来说,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是形而上的东西,奥妙飘渺,不能够不懂,却不必过于钻研。
而真实有益的精华在于,透过这本书对不同大陆文明的解读,可以折射在某个单独的人类个体上。
读史使人明智,由这本透彻的人类史著作中读出一丝人生哲学也不足为怪。
公元前11000年上一冰期结束,各大陆文明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最后造成在长达一万三千多年中不同大陆获得了不同的发展速度。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类个体的命运?
▼
每个人出生时看似毫无差异,但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却早已默默注定出发的路途有多少阻碍。
成长过程中不同背景会产生迥然的效果,也会受到先行发展完备的“文明大陆”干扰,甚至会有偶然的变数骤然改变一个人的轨迹(譬如一夜暴富或倾家荡产等)。
但同旁观世界历史长河不同的是,所幸人与人之间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除了先天环境赋予的定数外,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最大变数,是参与者、决定者。在长大成人的18岁开始,有能力也有责任去控制自己人生发展的速度和命运漂泊的方向。
阮小姐大学时的闺蜜曾经说过一句话:
“20岁前长得不好看可以怪父母,但20岁后还不好看,只能怪自己了。”
每个人都是一片孤独的大陆,拥有着迥然不同的环境,但如何漂流,且看自己。
用你的枪炮——能力,去征服弱者;
用你的病毒——魅力,去感染强者;
用你的钢铁——毅力,去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