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总有一件事必须要做,就是走亲戚。
家里亲戚多,以前从初二开始走,要走到初十左右才能走完。
小时候,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穿上过年的新衣服,梳上小辫子,感觉走亲戚真好。既能吃好喝好的,又能收到压岁钱,多两全其美的事!所以,天天盼着过新年,走亲戚!
那时候走亲戚是图好玩好吃好喝,觉得什么都不用管,还天天去不同的人家里吃饭,挺好!
现在,人到中年,琐事一箩筐,亲戚一大堆,两边的兄弟姐妹姑婆姨舅,加起来二三十家。
一年了,都得到家里看看他们。聊聊身体,话话家常。有些已经七老八十,眼花耳聋。说句不好听的话,今年能见,明年说不定就会见不到,落下谁家都不好!
所以,带着每家四样礼品,从早上太阳没出来,走到吃中午饭(下午不能走亲戚,特别是年纪大的)。
根据路途远近,制定好路线,一家一家的串,寒暄的话一遍一遍的说,嫌自己絮叨也没有办法,不说不行。
中国人讲究亲情,亲情不断就要有来往,你不来我不往,久而久之就断了联系,成了陌路。
有些亲戚,只一年一次的去看看,本来平时就不太熟悉(像老公那边的一些老亲戚),去了也只是走个形式,但还是要去。
自己小时候,很喜欢跟着父母走亲戚,现在的孩子,宁愿待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都不愿跟着父母走亲戚。平时不缺零花钱,压岁钱也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一周的年假,走亲戚要占去一大半的时间。打算要读的书连扉页都来不及看,崴了三个多月的右脚,仍然不见好转,想趁年假好好休息休息,也泡了汤。
年前,让做副食批发的欢姐给送了五六十箱走亲戚的礼品,把楼下的储藏室快摞满了,三天没过就已经没有了。腾出空隙,晚上又让她送几十箱过来。
以前走亲戚,都是去时临时算买,既费时间又费钱。从去年开始我就让欢姐提前送家来,先储备好。走亲戚时往车上一装十几箱,串一家提四箱,很方便。无奈去年因为疫情不让走亲戚,只是年前走了几家,剩余的都让孩子取开吃了。
有些年纪大的,路途遥远的,又变了一种新形式,不拿东西,改成了给钱。感觉也挺好,都拿东西吃不完,给钱比较实惠。
亲戚很多,假期很短,转眼就到了初七上班时间,好歹亲戚赶在上班前走完了,让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要不然,还得利用晚上时间继续走,直到走完。
喜欢的电影没有来得及去看(大火的李焕英,让我倍感遗憾),喜欢的书没有来得及去读,崴了的脚依旧又肿又疼,开始上班了,虽然年还没有过完!但亲戚走完就好!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