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31天
今天晚上参加洛阳的焦点读书会。内容是《以焦点解决压力模式举例说明SFBT的情绪处理》。里面讲到几个关键点。
一、压力是由社会脉络所建构的,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当来访者面对威胁时感到不舒服,应该怎么办?焦点解决的应对方法如下。
1.解决方法失败时,我们应该帮助来访者寻求例外,做点不同的事。也就是说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2.资源暂时瘫痪时,我们应该和来访者探讨如何运用资源,拓展技能。
3.来访者的焦虑忧郁情绪,可以和来访者探讨,有没有尝试着运用一些方法去排解这些情绪,效果怎样,都做了哪些努力?
4.当来访者陷入被问题主宰式的语言表达时。我们应该通过和来访者讨论解决的方法,发展为有关改变,故事述说及赋予新意义。简言之就是重新建构。
二、SFBT对压力的假设。
1.压力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会有问题产生也很正常,因为生活是充满问题与困难的,往往是一旦解决了一个困境,又会面临另外一个难题。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处理压力,胜任有余的。偶尔人们会经历一些困难,并体验因这些困难所衍生的各种情绪,不过通过家人朋友,社区的帮助,大都可以克服。
3.人们是有弹性的,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但是人们对于自己没有问题的时候,并不会给予充分的关注,例如人们常忘了自己曾经有效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曾经拥有正向情绪的记忆。
4.一个人不等于问题的总和,不需以受害者的角度来叙述问题,不需以负向情绪及问题来涵括生活的全部,而此观点的产生,正是来访者改变与复原的第一步。(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人生中暂时的一个困难或失败,它不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幸福)
三、压力与情绪的产生。
文中讲到了几句话充分说明:你的世界就是你的语言建构出来的世界;改变语言,改变世界;真实是一种发明,而非发现。(什么是发现?发现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看见了就是发现。发明是什么?发明是自己构建而来的)
1.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压力不是客观的情况和疾病,而是个人在其主观世界中知觉自己被挑战到能力的极限,而是个人无法应对某一特定程度的压力,以致个人的价值目标及安全感皆被撼动,能力观点,自己与人的关系等,皆需要进行协商与调整,此时个人的主观世界也会同时建构了敌意,威胁或漠然等情绪。(两个关键词:知觉,建构)
2.压力产生于个人,如何感知自己,以及如何知觉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冲突,也产生于真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冲突,社会的变迁加重了这两极之间的拉扯,而这两极之间的拉扯,又同时容易产生羞愧,自责,焦虑与后悔的情绪。(关键词:个人如何感知,个人如何知觉)
3.人们如何运用语言描述他的压力,困境与情绪,将影响他如何看待与应对压力,也会影响周遭的人如何回应他,若语言描述的方式不能充分表达,其所要,是很难从别人那里获得真正想要的社会支持。(语言建构你的世界。改变语言,改变世界。)
4.个人主观的知觉与经验都很重要,但是其主观世界并非所谓的真实,因为真实是因人而异的,也会因不同环境而有所差别,尤其对压力这一名词的解释,就可能受到周遭他人与文化的影响,所以一个人面临的不是问题及问题带来的情绪,而是他主观世界的建构中与环境自己协商的议题。(真实是因人而异的,谁和谁建构出来的真实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关系到每一个人自己与环境,与自己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