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话你熟悉吧?
小学课本上就有。
“等你想好了,你再来做。”这话有人跟你说过吧?
说什么只要你心里想好了,前面未来的路就会变得无比的清晰。
真的会这样吗?
你看看说这些话的都是什么人?
成绩是不是比你强?能力是不是比你强?事业是不是比你强?钱是不是比你多?阅历经历是不是比你深?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比较资深的砍柴者跟你讲的。这是他花了一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经验是什么?
就是不停的去做,去试错——用不同的方法,方式,方向,可能针对同一件事情去实践。
当他试过的方法足够多,做的动作足够多,就会得出最省力最好最适用的方法。
也就是好的经验。
只有这样的人,他所沉淀的东西才足够去思考,去探索,去整合。才有资本,花90%的时间去思考,用10%的时间去干。
再看看你自己有什么?
是有足够多的工作经验?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个领域里面,能力练就成为了一个系统?
就是你凭什么拿什么去支撑你的思考?
你想要思考,可以啊,有多少水,你有多深?
如果就那么半碗水,就那么一米深,一眼就能看到底,还思考什么呢?
还有什么思考的余地吗?
我以前有个同事,小佩。人还是蛮能折腾,也蛮勤快的。但就是工作换得太过于频繁。
等我遇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换了,不下于10个工作。虽然她出来工作比较早,工作经历来说,大概也有小10年的工作经历了。
可是你让她说她对哪个比较擅长的时候,她就说不出口。这个也会一点,那个也会一点。
等到工作时间10年以后,身边的朋友大都有了自己的建树,不是公司管理层,就是已经有自己的方向,要么做着自己的小生意。
而唯独她处在一个非常焦虑的时期。去工作吧,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很丰富,但没有一个行业深耕的,进入企业里面,也不可能进入特别重要的位置。
如果再从企业的底层做起,自己的这个年龄心里也挂不住。
想要去做转型,自己会的太杂,却没有一项精的,往哪里转,也没有方向。
这样不上不下,弄得自己非常的疲惫和焦虑,也让她的生活状态乱成了一锅粥。
你会说她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太杂太乱了,想清楚,思考好,做一个清楚的定位就好了。
这个时候她就会面临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一:她的思考深度不够,格局依然放不大,又至于看不到未来自己的走向,依然焦虑。
因为前期没有怎样深度的积累,你让她去思考,她也就只有当下的这个认知水平,没有更远的战略,规划以及眼光。那么这个思考对于他来讲,是无意义的,除了让自己更迷茫和焦虑以外,没有任何的帮助。
第二:对于现实的年龄状况,与实际的能力收入状况之间巨大的落差,心里能不能承受?
就是说,正常的情况下,10年左右的工作工龄,在社会上也能够属于偏上层次的工资待遇。
可由于她之前做的工作过于杂乱,没有精进。实际得出的结论是,她的十年工龄所拥有的能力含金量,只相当于现在两年甚至一年刚入职的新人。这个事实上的落差,她能不能够接受?
这个时候借助专业的人士会不会更好一点?
前提是她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而且愿意相信这个专业人士给出的意见是对的。
还要能够接受专业人士给出她现在的定位水平,不符合她现在正常工龄的时间积累的巨大落差。
从而能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站在哪个位置?
我们假设这些事情她都能够接受了,能够真正的认清了自己的样子。那么接下来她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90%的时间拿来思考,10%的时间拿来干吗?
那她会比原来死的更惨。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要拿90%的时间来干,拿10%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调整路径。
能力的提高是唯一的路径,提高能力的唯一的路径,就是不停的实践,不停的干,不停的去经历。
所以,如果正好你是年轻人,选定一个行业就不要轻易再换。哪怕你现在还看不懂,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总能够认识到自己积累的巨大价值。
如果看到的,正是处在的这种,不上不下的中年人。把心沉淀下来,认清事实,踏踏实实的做沉淀。每一步该走的路,每一段时间该沉淀的事情,都不会逃过去。
赶快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提高自己能力的方法,压缩成长的时间,让自己变强大。
所有的焦虑都是你想要的,跟你的能力相差太大,而你又不愿意给时间努力进行沉淀,还不愿意放下。
总之,太着急!
即使是岁月催人老,自己跨大步走,也要能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