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作者:刘俐
马年春节前,一位出版社的朋友送了套《钱学森文集》,收到快递送来的书已是腊月二十九。《钱学森文集》全套六卷,都是大十六开的精装本。书本装帧淡淡的乳白色尤显其庄重,封面用浮雕印制,凸出的文字展列了钱老文稿涵盖的十一大部门学科体系。随手翻阅,目录内容已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的眼球……春节时,大雪纷飞,正是在暖暖的家中细细品味这份庄严和厚重的好机会!
以前我也看过一些关于钱学森的介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是一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一位中国的爱国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美两国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科学家。他一生都在与时俱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应用力学到工程控制论,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工程、系统科学,直至现代技术体系及其中的各个学科,他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论述。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是一位科学思想家。他在早年从事应用力学研究时就提出了工程科学这种一般性的概念,在工程技术和基础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回国后,他在导弹、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又提出航天系统工程理论。改革开放后,他将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加以普遍化,推广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系统过程得到普遍应用后,他又致力于创建系统工程的最一般化理论,即系统学。在他看来,今天人类的全部科学技术知识,从直接从事客观实践的工程技术,到技术科学,再到基础科学,直到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构成了一个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完整系统。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门类纷繁,但钱老却用他的系统观点给我们理出了清晰的科学技术结构图。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致力于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最重要的是现实的需要。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复杂系统问题必须从总体上加以认识和解决,这就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甚至需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统统用上。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是一位人民科学家。为了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教授,平等地讨论问题,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人体科学、数学科学、行为科学、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以及实验经验、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居础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层次。他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让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严谨的科学作风。钱老对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主要是已公开发表的),从早年在美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一直到1992年底他81岁时的最后一篇文章,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亲笔登记目录,同时按时间顺序编有序号,大多数文章都留有原件或复印件,并装订成册。1992年以后钱老由于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不能再亲自做这些事情,才由长年担任钱老秘书和学术助手的同志接着按此办理。我想:钱老能有伟大的成就,与他这种严谨、有条不紊的作风和坚守是密不可分的。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深厚的艺术功底。文集中有多篇谈及艺术和音乐的文章,尤其有一篇《音乐和音乐的内容》,文中不时出现的五线谱和小蝌蚪,让我惊叹不已。钱老写到:“读完一篇小说,你会觉得一种快适,一种安慰,这不是因为纸张的洁白、印刷的精美,而是因为那动人的内容。看了一张风景画,你会觉得一种快适、一种安慰,这不是因为色彩的鲜明、笔调的雄健,而是因为它引你到了画中的世界去,是你与画的内容融合起来的缘故……小悦、风景画、雕塑和诗是如此,音乐也是如此。音乐的鉴赏必须注重在内容上,必须注重在其情绪的流动上,必须使你得到它的感动,因此最好的乐曲须包含最能感动人的内容,最好的音乐演奏,必须是最能令人了解而受感动的.....”。可以看出,钱老早年就对音乐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一贯坚持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为人的朴实无华和解惑授道之真诚。《文集》收录的一篇1963年3月30日在中国科技大学给1958级学生做的识告《如何做好“毕业论文”》,开场白直接就是:“今天我想讲下面几个问颗:第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总要求和我的体会; 第二,同学们现在正从事的毕业论文问题。”在场短的几句话谈了第一个问题后,整篇内容从论文的“严肃、严密、严格”方面进行了讲述,仔细讲解了论文的格式和每部分内容应该怎样写。我现在想想都记不清楚自己上学时是否有过老师这样认真地给我们讲解过论文的写作,钱老是这样一个世界大科学家,却会拿出时间来跟普通的学生谈这个基础问题。
翻看《钱学森文集》,感慨于钱老对文字极强的驾驭能力,他总是能把一个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描述出来,让这个领域之外的人也能豁然开朗。感慨于钱老非常重视和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只要在文中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哪怕是一篇未曾公开发表的内部会议论文,甚至是别人与他通信中谈到的观点,以及向他请教问题的论文初稿,也一定列入参考文献注明出处。
《钱学森文集》很厚重,钱学森的思想很深邃,不是我这样翻翻看看就能领略的……
关于刘俐老师《感慨钱老》的邮件对话,一位读者的感言———
邮件主题:看过《感慨钱老》之后的感慨......
通读刘俐老师的全文不下三遍,把所谓的修改后的与修改前的两篇文章对比之后,发现差异不大,却也发现你对自己的文章每一字句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迫求更为准确表达意境,不禁感慨你的文风强悍!
全文逻辑性极强,不断的“翻看、翻看”着,好像掀开书页的动作,每一个自然段揭开钱老的一个知识层面,层层铺开与递进,高度凝练了他用数以万字的篇幅所展现的历经磨难也饱含风霜的漫长一生,几个片段便在我们眼前展现出钱老壮阔的人生,不禁感慨你高度浓缩出一个伟人的人生精华的能力强悍!
整篇文章直至第1217 个字的时候才有“我”这个主语,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直到“我”字出现,才有感觉好像跟着你屏住气息在钱老凝重的科学氛围里倘佯着不敢去怠慢那些严谨的科学,直到“我”字出现,才放下那颗收紧的心,回到略为轻松的阅读气氛里,而此时,生活的音符开始响起,不禁感慨你用文字调控阅读视线乃至阅读情绪的强悍!
当写到音乐的生活里,我的感受是你没有把“你”所读到的在钱老描绘和沉曼着的艺术氛围中的感受展开来写,当引用钱老精深的文字感悟时,你可以把自己对阅读、欣赏音乐、欣赏雕塑等对于艺术呈现出的情绪铺张展示出来,而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到的一种美妙境界,钱老是钱老的,你是你的,这些感觉应该叠加在一起,更有升华的意味。
最后一句收尾很严谨,刚刚还在音乐的曼妙舒适里,一转脸又感觉你把我们带回到科学的殿堂里,没有阅读到开阔性......
——刘俐老师的回复邮件——
看到你的回复,又多了几分感慨: 感慨于你阅读的认真,能说出第几个字才用到“我”,感慨于你对文字的情感,总能从文字中看到场景看出情绪; 感慨于你对读书已不简单是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产生共鸣。
搁笔太久了,重新拾起来缺失了很多,重要的缺失是文字中那些情感那些美。谢谢你的点醒,后续的过程中我会重新找回青春的浪漫,找回心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