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在一段时间,如果一部电影持续高温,那么一定是有着它的原因。
四天破10亿,这部电影导演赋予它的情感以及所要传达的主题不得不说是极好的。还未上映之前,业界就对它予以很高的期待,如今确实是众望所归,《我不是药神》完美达成了自己的使命。
是什么让它干得这么漂亮,背后的炒作?还是导演使用了某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都不是!
无论是好莱坞的《阿甘正传》,还是宝莱坞的《摔跤吧!爸爸》所有的电影都是力争表达某个主题,渲染一种情感氛围。只是这种情感是我们都有的,却常常深埋在心底,鲜有给它泛滥的机会,直到一双有力的手,把它彻底的翻涌开来。
《我不是药神》就是这一双有力的手。
作为一位油腻的中年大叔,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勇努力挣钱并没有错,只不过是他的方式不对。然而面对自己的神油店,经营惨淡不说,倒闭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当他听说治疗白血病的药有着天价的利润,500元的成本可以卖到5000元,为什么不干?他终究是越过了法律的界限,走私这种叫做格列宁的药。
让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我要赚钱!命就是钱!
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多么的坦坦荡荡,也是多么的干脆利落。是啊!这样的年纪已经没有什么颜面可存,在乎的只是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满脸幸福。而这样的实现需要拥有很多钱,在他看来,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随着卖药的进展,那些患有白血病的人早已知晓他的大名,吃着具有同样效果的药,却花着比正版药少很多的钱,程勇被病友们冠以“药神”的称呼。可是违法的事始终是掩盖不了的,警察觉察到了并彻查起来。
在卖药中,程勇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然而他也看到了更多的病人急需这样的药,对于病人来说,没有更多的钱购买天价的正版药,他们唯一寄托的就是程勇代理的印度格列宁——
便宜但药效相同。
一个电影场景是这样的,一位老太太站出来对前来调查的警察说:“我吃了三年的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求生的欲望谁都有,谁想就这样死去,何况是有了救命稻草。
对于那些有钱的人来说,天价药也无妨,给钱就是。可对于中下层人来说,长期的买药是再也承担不能,病没好,什么也都会被自己拖垮。所以就出现一人病倒,全家跟着拖累,除了没钱还是没钱。
如果白血病可以治好,那么有一种病可能永远都不能治好,那就是穷病。一个这样的片段,药贩子对程勇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这种穷病在程勇身上可谓是深切体会,程勇穷过,卖药不仅让他致富,还帮助那些患有白血病的人,即使可以治好白血病,然而这穷病是不能治好的。
看着看着,也许你就能领会到程勇先前所说的那句发自肺腑的话:“我要赚钱,命就是钱!”
如果有钱,程勇就不会走私;如果有钱,那些白血病患者就会老老实实的合法购买正版药;如果有钱,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然而别忘了,穷病是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总有人会有,而且是大部分人。
假如一个人生一场大病,那么这个人和他家人的穷病就会更加突出。
这部电影之所以火热到如此程度,想必也正是反映了当下社会的这种问题,它不仅向社会成功传达了这种现象,而且还揭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谁制约着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其实就是这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