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逼我发火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真是不长记性!”……这些恐怕是每个妈妈们的常用语吧!不知道你说没说过,反正我是经常挂在嘴边的。
曾几何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个温柔的妈妈,当儿子长大成年以后每每想起我,永远是一副微笑的表情。但事与愿违,随着儿子的长大,我越来越暴躁。看着他拖沓、懒散、马虎、倔强,我的声音也随之越来越高。
我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经进入了一个无可奈何的阶段:明明决定不吼不叫,孩子一调皮就忍不住大嗓门;明明在耐心讲道理,孩子却怎么也不理解;明明不想和老一辈犯一样的错误,仍不知不觉重蹈覆辙……
读过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也明白其实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家长的教育能力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水平,也明白教育孩子之前要先认清自己,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破戒的永远是我自己。
直到我读了《少些吼叫多些爱》。作者也像我一样,是一个喜欢吼叫的妈妈,同样也会在吼叫之后自责后悔。一天,她对全家人许下承诺:我会连续365天不大吼大叫。作者决定成为一位冷静的妈妈,不再有攻击性,要像橙色那样温暖,充满爱。于是,“橙色犀牛挑战”诞生了。
“橙色犀牛挑战”的想法很有趣,作者设立了橙色犀牛吼叫等级表,通过表格内容来逐步约束自己,从而达到“少些吼叫多些爱”的有效教育结果。实践表明,吼叫、恐吓孩子不一定能收到“教训”的目的,当父母的要切记,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应该用温和的声音指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平心静气地分析他所犯的错误,让家庭教育中充满爱,而不是恐吓。
如果做妈妈的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孩子,那孩子就会真的听话了吗?未必。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但不会把孩子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今后将更加难以教育孩子。
近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一个词——零吼叫,就是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把孩子教养好。这个“零吼叫”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以近似吼叫的方式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在遇到问题之前不妨静静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吼叫?如果不吼叫的结果是什么?看看书中一个小小的实例:儿子爱德华的房间太乱了,妈妈让他收拾房间,他坚持声称“不能收拾他的房间”,理由是“因为太乱了”。在争论的过程中,妈妈根本没有完全听进去孩子不收拾房间的理由,当妈妈停止吼叫,才明白孩子是因为根本无从下手。结果母子两人一起一点点收拾,妈妈对于自己平静处理这件事感到很激动,爱德华也用一个温暖的拥抱来感激妈妈。
由此可见,父母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用柔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当然,也许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不短暂,也许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吼叫。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不断鼓励自己,那么吼叫的频率会逐渐减少,我们会变成一个温暖有爱的橙色犀牛。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少些吼叫多些爱》通过30天的坚持告诉父母,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孩子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等。提醒所有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充满爱心和耐心,“真正要紧的是,你在前进,而且当下的每一刻你都吼得越来越少,爱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