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纽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延伸。本学期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的计划,意义非凡,怀着一种挑战的心情就开始登门拜访式的家访工作了。
期末前,我将学生按小区排列开来,有计划地走访,从开始的忐忑迷茫到客厅里朗朗的欢笑声,我渐渐地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关爱孩子、爱护孩子,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异常简单美好!因为,我们都是着眼于孩子的持续发展的,都是源于那份对孩子的喜爱。这样,即使家访过程中没有华丽的词语,家长对我们所说的话也会很感兴趣的,同时也会理解、信任你。下面我就以典型案例对我的家访工作进行总结:
一、让教育情怀根植到每一位家长的心田
我一直认为:教育不单单是老师的“教书育人”,还有家长的“言传身教”。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朋友们,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情怀,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同时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家访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听老师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同时我会恳切地跟家长交流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孩子一天的时间一半在学校,一半在家里,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校的共同培育,合力监督。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我重点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孩子在家的兴趣和家长与孩子的处事方式,发现,孩子的行为是对父母处事方式的一种误解,我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相应的给家长提出了要求,他们也给予了我正面的回应和支持,下个学期我也会对他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希望他们越来越好!
二、让安全作为教育的前提保证
说实话,上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洗礼,也是一场噩梦!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因是我亲自经历了两起校外意外事故!而这两起意外让我知道了班主任自身的重担,那个时候的我心力交瘁。回想起送史雨去医院的全过程,我的眼眶还会泛红,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身上?安全!安全!每次强调的安全!为什么躲也躲不掉?!接连两天的不眠夜快把我逼疯,可我知道还有60名孩子需要我,我才打起精神,继续教育。
在家访的时候,我强调最多的就是孩子假期的安全问题,这是重中之重,没有健康的体魄,什么都是白谈!希望这次家访能调动起全班家长的安全意识,做好相应的安全职责,与我一起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家长们也做了正面的回应,给予我了精神层面的动力,我与家长的距离就这样在一句一句间拉近了。原来,与家长沟通是这样一件美好的事。
三、让沟通成为一种常态
沟通有好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语言上的对话,还有一些身体发出的语言。孩子的心灵感受是丰富多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求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在我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小精灵,生命旺盛,焕发生机,给予我青春的活力。可在有些孩子的心灵里,有自卑,有失落,有难过,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关注,给予他们及时的“治疗”,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且听风雨,美丽而行。
在日常的接触中,我发现孩子们是一群乐于沟通的精灵,喜欢与我亲切的接触。面对有些家长说难与孩子进行交流的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所有的措施都是在尝试中进行的,我们要保护他们的这种与外界沟通的信号,鼓励他们接触世界,交流自我,用正确的观念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
本学期的家访圆满成功,这是一次不一般的“旅行”,身体上有点乏累,可是内心上却有无限的欢愉。尤其是听家长告诉我,为了迎接老师的到来,孩子早早的把学习桌收拾好了,就等着您来检查呢.....还有几天就开学了,期待与孩子的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