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后,儿子和我聊天。似是不经意地问道:“八面玲珑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也随口回答:“多做贬义讲,用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圆滑世故。”儿子坏笑说:“这应该是褒义词吧?不正是你们经常夸赞的一类聪明又会来事的主儿?再说,社会与文学的视角是不同的,不是要更看重社会的要求吗?”
噎得我无语。又想起近日下校听课的情形。去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听了几节小学的课堂,我们的活泼温和的老师们,带领着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在美文中徜徉,并接受着作者美好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孩子们也都是充满正能量地谈着感悟且信誓旦旦地欲落于行动中。可就是这样在正能量引导下的孩子们,离开课堂后,在放学的路上,在周末的游乐场,在呼朋引伴的假日中,多会迅速回到那个蛮横的无视公共秩序和道德公约的样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磨练,到了初中阶段,会对充满正气的同伴不友好,甚至不齿,会在文字里表达自认为的成熟和灰色的价值观。高中生群体,不少孩子们学会了冷眼看周围,学会了伪装和隐藏,三观不合的同伴,面带微笑避而远之,点头问好不露声色。可是,在另外一个场合,必然会有不满、不敬甚至鄙夷。
总觉得,如我,作为老师,我们已经是最大限度地给了孩子们正确的方向和引导,当然不乏疏漏和不当,但是,更多的责任该是作为家长身份的我们,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了。喜哉?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