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朦朦胧胧活在想象的世界中她,突然有一天想象中的美好和现实的鸡零狗碎完全大沾边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比如说我吧,现实中我很喜欢心理学源于想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差异,想了解自己多一些,把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其中,不得不说研究自己以来,也从中疗愈了自己,让自己不在郁郁寡欢,活的也比之前开心一点。
但是,昨天发生了一个事,让我对自己很怀疑。
2月1日幼儿刚开学没两天,孩子突然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我就问她为什么,是小朋友不跟你玩吗?还是害怕老师呢?
她捂着嘴不说话,自从准备睡觉了,她就开始频繁尿尿,一趟还没躺下功夫又跑去尿,我就特别纳闷,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想用这种方式去逃避不愿意去上学吗?
与其,强忍着心中的不适配合她去尿尿,第二天就去跟老师联系了,老师说在学校就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午睡和室内的时候就会频繁尿尿,一开始老师以为是喝水太多尿多也没太重视,后来频率太高了,原本打算跟我说的时候我先找老师了。
就这样我们互相说了观察的结果,发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没办法融入进去,不知道干什么而无所适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回避。
当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内心多少有点自责,因为3岁不到就送去幼儿园,出发点也是想尽快的去适应大环境的生活,没曾想忽略了孩子内心自我的意愿。
但是本身沉浸在心理学理论的想象中,真正是疗愈了自己,但当我身边的人出现行为问题我,我想一探究竟,想帮助他们的时候却犯起了难。我不知道我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不知道我是直接给答案还是找原因去引导。
所以,真正的让人愉悦的东西,需要去现实中找,真正能让人进步和成长的东西,需要去践行来获得。
凭空想象虽美好,却换不来内心那份踏实的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