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学了什么 1
1. PRD文档
产品需求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PRD)的英文简称
该文档是产品项目由“概念化”阶段进入到“图纸化”阶段的最主要的一个文档,其作用就是“对MRD中的内容进行指标化和技术化”,这个文档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研发部门是否能够明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2. 关于官网的更新
一切都在更新迭代。你当下的认知取决于当下所掌握的信息——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都会过时。流行元素或许会复古,但是用户体验永远不会
用户从来不会关注你更新了什么,他们只会关心自己用的更加舒心
迭代是必然的,因为你所掌握的信息必然会过时。无论是 Airbnb 还是 Apple,谁不在迭代呢?但之所以能够迭代,一定是因为你在上一次发布之后,仍然保持继续学习的心态,愿意相信完美还在远方
3. 设计原则中的信息组织-UI中国-专业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五帽架原则
位置
时间
字母表
分类
层次
4. 不论是视觉、交互还是产品设计层面,我对「设计」行为的理解更倾向于「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UX),是通过提升可用性、易用性来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满足感(需求是否被满足),和使用愉悦度的过程。」这段定义也基本描述了UX的核心价值
- 保持思考
不断地思考,想想背后的原因。比如一件事,或者是一个设计作品。
- 看书
看书能够发现更大的世界。从眼前的利益来看,起码能让我不孤独。找感兴趣的书来看,还有就是多看专业书,补充理论上的知识
- 写笔记
写笔记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梳理自己的思路,把想到的东西都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回来看,也能想起这一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 拓展眼界
年轻还是要多出去走走,认识更多的人,了解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把眼界打开了遇到事情时才能更冷静地处理
5. 不要打破标签导航的架构
1.在项目研发阶段,我们应该关注产品的主要功能,不应该偏离方向,为了其他辅助功能去改变产品的主要格局;
2.目前社会的产品设计,标签导航已经不适用于展示单个功能,而是多个功能的合集;
3.即使再“红”的功能,也不要把它列入标签导航的那一栏,除非你的产品层级本来就浅,而且它是产品的核心功能,主流用户也是为它而来的;
4.想要留住用户,不是增加辅助功能,而是提高核心功能的用户体验度;
5.不要为了增加其他功能打破产品格局而降低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
6.我们的观点应该随着实际情况来做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6. 如何获取设计灵感?你没理解它真正的含义-UI中国-专业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做设计之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你的设计目的
所有这些设计的背后,都是由其产品业务属性以及它们当前场景的目的所影响而造成的,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搞清楚究竟设计为何是这个样子的,以及我们要找什么样的灵感或者说我们的灵感从何而来
对于这些所谓的设计灵感,并不是说利用那些收集的设计表皮去套用到⾃己的产品设计中,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去思考这些产品是为何做出这样的设计决策
应该站在自己产品的角度,去吸收好设计的核心点,然后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纯粹的借鉴
7. 交互设计那点事儿···-UI中国-专业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UXD是“User experience design”的缩写,全称为“用户体验设计”或“体验设计”,是UED团队中一种设计岗位,是全链路的设计师。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多样化的专业能力,工作流程覆盖度广,综合素质高,岗位价值大,发展瓶颈小。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全能型设计师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能产生项目效率提升和
体验设计的完整性
宜家效应对用户体验的启发
让粉丝表达需求和想法,这些想法会体现在产品更新上,给予用户参与其中的感觉,进一步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
如何产生宜家效应的任务既视感
产出 用户在开始任务前,对整个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产出是有预见性的,认为付出不会白费。如果产出与现状差别越大,用户越能感觉自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
用户技能给用户合适的难度,难度高了用户会焦虑,难度低了用户会感到无聊
情景/环境情景是产生情绪的基石。购买宜家家具的初衷可能并不是想要享受组装的乐趣,可能更多的是这些家居物美价廉
设计中激发宜家效应
产出和产品
拆分任务
识别任务
创造体验点,帮助提升整体用户体验
呈现结果,创建蓝本
降低用户门槛,快速融入
选择合适场景
总结
宜家效应作为一种认知偏差,是用户的主观感受的体现,也为我们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思考思路,产出不等于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可能我们无法使用户对产品完全获得宜家效应,但我们可以通过宜家效应的思路,一步步引导用户使用产品,为产品投入时间心血,为用户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用户对于整体产品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