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百年 许多人 许多事》

读杨苡口述,余斌撰笔的《一百年 许多人 许多事》。

这本书堪称中国版的《追忆似水年华》。杨苡以百岁高龄,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回忆了自己起伏的一生,整个家族的兴衰,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看这本书,就好像杨苡老人在你身边跟你话家常。在她娓娓道来的话语里,却能触动内心深处。

杨苡是我国的翻译名家,她翻译的《呼啸山庄》,至今仍是这部名作最经典的译本之一。

杨苡,本名杨静如,是当时天津中国银行首位行长杨毓璋的女儿,哥哥是翻译家杨宪益,姐姐是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杨敏如,姐夫是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罗沛霖,祖辈声势煊赫,是真正的高门大户。

杨苡家家境显赫,但她是姨太太的女儿。尤其是杨苡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一个鸦片、小脚、姨太太的封建家庭里,等级森严,尊卑有别。有次年幼的杨苡看见大太太生的女儿的衣服好看,用手摸了一下,就被大太太的女儿嫌弃,说:“走开,走开,姨太太生的,别碰我,脏死了。”

杨苡哥哥杨宪益在家里是长子长孙,一生下来就由大太太抚养,过得犹如小皇帝一般的生活。姐姐杨敏如聪明,书读的好,一直被杨苡的母亲器重。杨苡在家里犹如透明的存在。

但她不注重这些,也没有富家小姐的傲气,反而出落得活泼洒脱。

杨先生在百岁人生中,经历过北洋政商的风云变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个人生活受到历史动荡的裹挟,但她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也没弄懂过,她对各种运动都是疏远的,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在她看来的普普通通的人的境遇,以及承载的友情,亲情,爱情和世情。

杨先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名人。在这本书里,她没有谈她的治学经验,也没谈她的创作历程,她对获得的成就都不甚看重,也不以为意。她看重的是她的家,她的友情,亲情,她经历的人和事,她看重的是她的“日子。”这些平常的琐细旧事,虽说平常,却让人产生很大共鸣。

巴金,沈从文,朱自清,许渊冲,吴宓,汪曾祺……这些从书本中见识过的名家,通过杨先生的叙述,生动鲜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杨先生因为长寿,她看到了太多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荣辱沉浮。在她那里,这些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

杨先生说,我活得久,看得多,听得多,好多人,好多事,一辈子过去,就像一出悲剧。

在杨先生波澜不惊的叙述后面,我们会不期然的感受到“命运”二字的份量。

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