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开美国编剧、制片人、导演保罗·齐特里克著作的《好剧本是改出来的》这本书之前,看到“改”这个字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麦家。麦家从1991年开始创作《解密》,时间跨度11年,被退稿了17次,共写了121万字,最终发表了21万字。看到《解密》的诞生过程时,真心觉得或许这就是好故事是改出来的一个典型例子。小说也好,剧本也好,重要的都是讲一个好的故事让受众接受并喜爱。
正如书中所说,拥有了《好剧本是改出来的》,就像拥有了一位私人教练,你不用孤身一人捱过整个过程。这本书中在每一章都布置了一些实用练习,既与你当下的剧本直接相关,也提供给你未来改写剧本的可行方法。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编剧,但对于想要写好故事的人而言,这本书同样有用。非常有用!
电影讲的就是人物和他们的目的。当人物企及目的的过程中遇到阻碍,他们做了怎样的努力就是故事。人物就是动作,动作就是人物,达到目的的过程就是你要去表现的故事,也正是这些追求目的的行为定义了你的人物。
剧本中的七个情节点构成了电影的主体骨架。这七个情节点分别是:
1.日常生活:让我们了解谁是主人公,他的问题(缺点)是什么。
2.激励事件:使主人公想要永远改变生活并付诸行动,有助于主人公明确自己的目标。
3.第一幕终点:是主人公为了应对激励事件带给他的影响而做出相应的行动方案。
4.中点或转折点:主人公将去往一个意料之外的崭新方向,发现他自己的缺点。
5.低点:第二幕的终点,主人公将失去关于目标的一切,走向低潮,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6.最后的挑战:第三幕的开始,主人公在低潮中失去目标之后,重新复活决定去经受目标最后的考验。
7.回归(现在已彻底改变了的)日常生活:主人公达到了自己目标,获得了胜利,并且改变了自己。在这个情节点上,需要注意的是,主人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他一定要是自己的拯救者。
如果说这七个情节点是电影的主体骨架,那么人物就是电影中最根本的材料。人物的塑造必须要与故事的主题相匹配。这需要从人物的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去思考设计。但是在人物的设计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缺点。缺点会让人物更加生动有趣,当然它也可以成为人物在达到目的过程中的一个负面和冲突的因素,从而让故事更具可看性。因为人物产生动作,动作产生冲突,而冲突就是戏剧。
除了主人公,自然少不了各种配角,而且和主角一样,你也要让你的配角很有看头,这样才称得上是“称职的对手”。他也必须足够强大,因为是他设置了最大的障碍,以阻挠主人公奔向目标。与主人公的缺点相对的,在对手这个人物的设计上,他的优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是可以让观众认同他作为人类的特点。
每一场戏的动作和语言都是为了推进故事,让主人公更接近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在人物的设置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白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对白,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这都是他们各自的特点,是区别他们与众不同的存在。
写剧本与写小说故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点。在一场戏的推进过程中,你可以删减掉剧本中的描述。因为剧本是通过电影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不管是场景类的描述,还是机位镜头的描述,就把专业的事丢给导演和他的团队去吧!但是对于小说故事而言,描述性的语言却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直接通过文字,让你的故事在读者的脑中视觉化。所以你必须通过这些描述性文字,带领读者走进你创造的世界,并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属于他们的你创造的世界。
但不管怎样,写剧本也好也小说也罢,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修改,再修改,又修改,让受众欣赏到最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