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陌上花开》有感
第一次品读安意如的作品,只一眼,便被她的文字惊艳到了。跟随着她的笔墨,和她一同追寻古典诗词的浪漫足迹,沉醉与唯美爱情的旷世韵味。说起乐府诗,在很早以前就有所接触,但读着始终感觉味同嚼蜡,也没有太多发自心底的共鸣。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再一次品读乐府诗时,竟然觉得被那些古典诗词弄得魂牵梦绕。看来,诚如毕淑敏所言,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经历,再回过头来品读曾经看过的作品“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更需要时刻提升自己,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女初遇鄂君,她那满心的欢喜唯有向水一歌,而越女这一段暗恋的结局,也为了满足后人的幻想演绎出了好些截然不同的版本。其中最能满足少女心的结局莫过于鄂君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微笑着把她带回了王宫。从此过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恩爱生活。这的确是个美好的结局,美的如同童话一般。但童话毕竟是童话,它是文人墨客编织的美丽泡影,终究会随风而逝。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暗恋一样,有多少能收到满意的结果呢?
古人是浪漫、内敛的,连表白也说的这么美。同样的表达“我喜欢你”的话,也能在他们口中玩出如此多的花样。《玫瑰与鹿》里说:喜你成疾,药石无医;《牡丹亭》里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宝玉对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吴越王对自己的妻子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看来古人在许多方面还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乐府诗中的魅力也将会继续大放异彩,永远流传。
未知死生处,何能两相完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在经历了一段平静的岁月后,最终迎来了乱世。在《三国志·董卓传》记载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不得不出京避祸,去荆州投靠刘表。途中写下了有名的《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死生处,何能两相完。”读来令人为之动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局势动荡的情景通过描写一位逃难的母亲忍痛把孩子丢弃在草丛中的画面刻画得形象生动。
时隔两年,重读王粲的《七哀诗》有了更多悲天悯人的感悟。依稀记得两年前在大学课堂上,坐在教室里听何老师讲“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只觉得好惨,乱世导致母子分离,难过了一秒钟于是又埋头沉入纷繁的网络世界去了。而今终于能感受到“未知死生处,何能两相完”这一痛彻心扉的悲剧,有时候,放弃才是你最好的归宿。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个男子,热烈的爱着一个已婚的女人,赠送了她两颗表达爱意的“明珠”。汉乐府诗云:“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见因心生爱意而赠物示爱的习惯古以有之,也就是现在电视上常出现的送定情信物的俗套情节。但是张籍这首《节妇吟》可不是已婚妇女拒绝其他男子示爱的普通主题。这是张籍高超的说话技巧,也是古人婉拒跳槽的高明手段。既给足了对方颜面,同时也保全了自身平安。
我惊讶与张籍竟能将一首政治诗用情诗的方式曲婉地表达出来,并表达得如此得体,半点行藏不露的同时,不得不叹服他思想的先进和开明,亦不得不说唐人的思想开明通达程度以如此之高。《节妇吟》之所以能引人共鸣,正是因为它真实的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挣扎,节妇的节不在于她从未动过心,而在于她曾经动心不舍,最后仍能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时光流转,逝去的岁月早已化作历史中的尘埃,随风而逝;不变的唯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加深,思想也随之变得越深刻、成熟。褪去青涩的外表,当岁月在眼角流露出痕迹,此时再回过头,看看过去的自己,仍能带着一身骄傲,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告诉自己,这条路走得不错,我还可以继续走下去,以更优雅的姿态,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