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日记曾国藩:持盈求缺,乃智慧之道!
求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可久可大之道。对于这个道理,曾国藩有很多释读。比如,“盛事长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曾国藩一直用这个道理告诫自己,“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为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以警示自己万事求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正因求缺,曾国藩不断完善自身,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中,有一个就是求缺心态。人人都是追求美好的,但如果一个人背上了求圆满的心态,就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求,这将成为人生的大失败。而曾国藩的求缺心态正好给了我们对人生的非常大的警示。
老子说:“大成若缺。”世间不存在大成功大圆满的东西,天然地都存在着相当的缺陷。苛求圆满的人注定会失败,所谓的圆满也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大成若缺,一个有勇气放弃自已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才是明智之人,才会有更幸福更快乐更完整的人生。
人应懂得品味缺失、享受缺失,不必强求圆满。“求缺”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情是没有的,有时缺憾也是一种完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要总是刻意的追求那些渴望得到的东西,有些事情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求缺是一种智慧,它让你在闲暇的时候学会了品味身边的幸福,享受当下的美好。
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