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穷人,为什么宁愿冻死也不再地窖御寒呢?

在很多的影视剧当中,常见穷苦之人冻死在路边的场景,这不禁让我们对古代穷人在严冬中的生存状况产生了同情和好奇。

我们可能会想,地窖冬暖夏凉啊,那为什么古代人不选择挖地窖取暖,反而会选择在户外挨冻呢?

第一,冻死的人根本就没有条件挖地窖。

挖地窖的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啊,这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精心规划和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需要耗费不菲的资金。在工具简陋,体力匮乏的古代,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挖地窖对穷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地窖的防潮,防坍塌等性能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来保证,而这些往往是穷人所缺乏的。

第二,地窖的条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相比于户外的环境,地窖确实能提供一定的保暖效果。比如,我们常常将食物和蔬菜储存在地窖当中,以防止它们被冻坏。尽管地窖相比户外确实更暖和一些,但是它的保暖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人的生存需求。甚至可以说,地窖的保暖功能在某些情况之下可能还不如大户人家的门洞呢。

所以很多穷人宁愿选择去蹭富人家的门洞,房檐或者是柴堆避寒,也不愿意进入地窖。除此之外呢,地窖内部的生存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因为地窖的湿度通常是高于户外的。高湿度的环境之下,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容易让人感到闷热不适。

这种潮湿闷热的环境短时间之内或许可以忍受,但是长时间下来,很多人都会非常难受的。更糟糕的是,地窖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一旦有水渗入,很难迅速排除,从而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即便能够侥幸地避免被冻死,也很可能因为感染疾病而丧生的。

第三,古代穷人受冻而死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寒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暖措施不足,第二就是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足。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冬天,当你吃饱饭并喝点儿热汤之后,会感觉突然就不那么冷了,会全身发热。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摄入食物之后产生的热量,只要这些新产生的热量高于我们散失的热量。我们就会感到温暖。原始人类并没有羽绒服等高级的保暖衣物,他们主要依靠兽皮来抵御风寒。

但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关键是在于他们摄入了足够的热量。从古至今,一个人被冻死,往往不是因为缺乏保暖措施,更是因为他们缺乏食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之下,即使躲在温暖的地窖里,也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

因为饥饿是首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肚子问题,寒冷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疑问,为什么古代穷人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户外冻死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食物。

当一个人饿得皮包骨头的时候,他哪里还有力气去挖地窖呢?即使他躲在地窖里,潮湿的环境也是难以忍受的,再加上身体缺乏热量,最终也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的。归根到底,贫穷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敌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