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段视频之前,我也一直以位“七月流火”是形容七月天气像被火烤一样炎热,然而,其正确的词义再次打脸,望文生义的毛病要不得,学问从来容不得半点侥幸。
同我一样犯错的是某知名大学的一位校长,他在一个很重要的公开场合面对直播镜头时拽了这个成语,却弄巧成拙,洋相出到海峡两岸。一位大学校长尚且如此,如我们普通人,用错词,念错字,或不认得某个字当众卡壳的尴尬不要太多。
人非圣贤,圣贤也不是什么都懂。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关键在于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认识某个生僻字,不清楚某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丢人,但如果你想用它,麻烦提前做足功课,切不可临时发挥,更不能自以为是,望文生义。
七月流火是个成语,但我们不能简单用现代汉语的理解去解读。
它出自诗经《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原意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大火星(即心宿二)向西方落下。
在古汉语中,“七月流火”词义明确,无歧义。但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被误用来形容天气炎热,一不留神就入坑。
类似的还有“差强人意”。
同样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轻易理解为不尽如人意。
类似容易产生歧义的还有以下一些,罗列出来以供参考。
1.文不加点
原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现常被误解为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2.不刊之论
原指不可修改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现常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3.明日黄花
原指重阳节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现常被误解为未来的、有希望的事物。
4.登堂入室
原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常被误解为进入某个地方。
5.首当其冲
原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现常被误解为首先做某事或处于最前面。
6.耳提面命
原指面对面地教导,提及其耳,要其昕话,形容教诲殷切。现常被误解为严厉指责。
7.不绝如缕
原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现常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8.万人空巷
原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参加某种盛大的活动或迎接重要的人物,现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空荡荡。
9.危言危行
原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现常被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10.百依百顺
原指什么都依从,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依从。现常被误解为没有原则地依从。
这些成语的误解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望文生义
只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成语,忽视了成语的整体性和历史渊源。例如,“七月流火”中的“火”指大火星,而非字面意义上的火。“差强人意”中的“差”意为尚能、还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差”字常用意思不同。
二、时代变迁
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成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或者其使用场景和习惯发生了改变,导致现代人在理解和使用时产生偏差。
三、文化背景缺失
成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容易对其含义产生误解。如“文不加点”与古代书写习惯和对文章的评价标准有关,“不刊之论”源自古代的刻字习惯和对言论的重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