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在简书上花的最多的时间是浏览几个命运不幸的简友的文章。
从开始加入简书时,我就看到一位母亲上高中的独生子突然离世,两年多来她一直沉浸在怀念儿子的痛苦回忆中难以自拔,我的心情便跟随她的文字起伏跌宕,一层层了解了她的故事,经常在她文章下评论鼓励她。
还有一位是一个九零后女孩,在养父母家,从小到大一些痛苦经历,到后来成年后自强不息,一边打工一边自我成长,用文字来救赎自己。
今天从七点多吃完饭,我本来是打算更文的,又被一篇文章吸引,这位简友是我的同龄人。她父母愚蠢暴戾的爱导致了弟弟的自杀,以及她们童年到成年总是生活在打骂,恐惧,控制中。于是像以前那样,点开她们的文章看,这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什么都没做,碗都是女儿洗的。
第一个失去儿子的简友我是一直看到她第一篇文章,可想而知,我的时间在浏览文章上花了多少,甚至熬夜看她们的文章,为她们忧为她们愁,心疼她们的遭遇。
前两位甚至从来没有到我的主页点赞评论关注过。当然我看她们的文章是因为我对她们的遭遇不自觉抱不平,也欣赏佩服她们身上女性的力量,不自觉就对她们多了一些关注,然而做这些对我自己却一点益处都没有。
我天生就很容易同情一些遭遇不幸的人,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她们,从还是个孩童时就是这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喜欢打抱不平。而对那些生而福贵,人生更顺畅的人反而没有走的太近。
然而走到快四十岁的年龄,才发现自己有些过于爱憎分明了。棱角太分明,有些人也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值得同情,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就比如我的前婆婆。我想如果不是我顾念她早年丧夫,她一个人养大儿子,心里莫名对她多了一些同情和尊敬。想到我前夫父亲早早过世,兄妹又少,激起了我内在一直存在的保护欲,这段婚姻本不该会有。也是因为我的忍耐和善良,十年之后我和孩子都已身心俱疲时才断然结束,而不是及时止损。
看了太多真实的故事,发现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性格决定命运,冥冥之中像是早有安排,又像是某个错误的认知和抉择导致了一步错,步步错。同情那些善良又努力的人,却依然没有过好一生,一辈子就画上句号了。读别人的故事,想想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别忘了每天做四件事:
Don't forget to do four things every day
心怀梦想,
Dream big
做好计划,
Plan well
努力工作,
Work hard
保持微笑
And smile al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