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有些怅然,只记得离开时那一抹艳艳的晚霞。
土生土长的青子,没有上过幼儿园,读书时已经七岁。父母一年到头忙着地头生计,给予给孩子的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学读。
农村里上学的孩子,放学没有大人接送,铃声一响,拉起书包,撒欢儿的跑。
无拘无束地放学路上,想来最为有趣~
春天,油菜花开的季节,折几只嗅嗅,真香!
夏天,大雨倾盆过后,浅沟浅塘蓄满了水,拎着鞋子,光脚趟水捉青蛙。
秋天,掰玉米棒子的时候,拖拉机在地里哒哒哒的忙碌着,没有课后作业的青子,顺着坝子,一溜烟跑去地里帮忙。
冬天也很喜欢,拿起冰溜子一起摔着玩。
农村孩子的快乐总与大自然有关。青子喜欢这样的自由自在。
当离开天边那一抹晚霞,转学去镇上读书时,青子知道,快乐要结束了!
陌生的环境,跟之前读书氛围大相径庭。老师上课内容极多,如果不记笔记,很难记住老师讲的内容。不同于农村的一科多代,这里每科都有不同的老师。
这里的同学好像要聪明些。历史讲义精点可以从头背到尾。数学题型变幻的有点多,常常做题,常常考试。青子有点不习惯。一直以来,只有期末了才一张大字的试卷呀。
青子是转学过来的,坐在最后一排,同桌是一位话唠男生,说气话来像机关枪,嘟嘟嘟地响个不停,聒噪的很。
可是,青子是农村来的,不会报告老师,估计报了老师也不听,因为同桌的成绩比她好。
前排一个组的,是另外一位男生,白白净净的,眉眼里全是善意,安安静静地,话不多,数学经常拿满分,青子有不懂的题目,总会绕个路线去问他,而不是大嘴巴的同桌。
初来咋到,刚转学来的青子有点跟不上快节奏地学习,只有多多努力,闷头多学点。上课忙听课,下课忙着赶笔记,课间休息与她无关,也没有朋友。甘愿坐在最后一排,做不起眼的螺丝帽。
转学过来的日子里,唯一熟悉的同学就是前排的安静男生,但交流只限于稍微难点的题目。青子性格有些内向,不愿意过度打搅别人。问太多问题,只会显得自己愚笨。只要有时间,还是喜欢撑着下巴,慢慢思考。
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组织一场春游活动,停下来休息时,青子发现同学们准备的零食真是丰盛。很多都是吃都没有吃过的。相较于同学的丰盛,青子准备的有点寂寥,共享零食的环节,青子没有积极参与,而是坐在草地上看着几飞几落的蜜蜂,听着耳边女同学的欢笑。
“给你!”
“这是早上我妈给我准备的,多了一份,给你!”
对于突如其来的关心,有点儿不知所措。虽然很想吃,但因为敏感的自尊,还是拒绝了。比起其他同学的欢声笑语,前排男生的忽然善意让青子脸颊绯红。其实,青子暗暗喜欢前排男生已经很久。只是父母的辛劳让她觉得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挥汗如雨的父母。
小学毕业后,前排男生和青子上了不同的初中。前排男生成绩一直优异,高中上了镇上最好的高中。
青子上了镇上另一所高中,高三的时候,因为青子的表姐在镇上最好的高中当班主任,青子又被转学到了镇上最好的高中去冲刺。
转学过来还是坐在最后一排,当坐下来的时候,前排有一双眼睛很特别,既熟悉又陌生。
苦读十二载,为了就是度过黑色七月,迎来黎明曙光。为了这一天,小县城的高中毕业班尤其刻苦。成堆成摞的试卷让四溢的青春充斥在白纸黑字的方块间。兜兜转转的相遇又能如何?
青子还是会跟前排男生请教问题,却只是请教问题而已。少女的羞怯,升学的压力捆住了内心的悸动。如果有机会有以后,只能交给时间!
高中毕业后,各自考入不同的理想学校。听说,前排男生大学里忽然变得很活跃,是学生会主席,还有了漂亮的女朋友。
初闻消息,青子有点失落,有点儿难过,却又不知为何难过。
应该要送上祝福吧,那一个善良安静的男生,曾经给过的悸动,足以伴着回忆走过青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