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一则视频,是一位女士53岁,未婚未育,刚刚退休,过的神采奕奕,皮肤紧致,生活很规律,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人看了新生羡慕,但是同时,我也打开了评论区,看到了人的评价:“等你到60岁玩不动了,后来呢?”、“以后老了,一旦动不了,只能等死”、“你说她为什么发小红书,肯定是活不下去。”、“肯定是没有人要了。”、“以后遗产怎么分啊。”啊,我瞬间想怼人。
还有一位小姐姐拍了个短视频,下班后,脱下职业装,换上运动装,穿上运动鞋,带上耳机去跑步。让觉得好酷,也很飒。我又打开了评论区“这样下去,膝盖会疼的。”、”天哪,她的小腿好短。”、天哪,她的皮肤好黑。”、“天哪,真会装,天天上完班,哪里有精力。”、“感觉脖子粗,是不是甲状腺有问题。”。
又刷到一位小姐姐,发了自己跑步视频,以及健硕的身材,我觉得好健康,很有力量。于是我又来到了评论区:“跑步就跑步,为什么发出来让人评论呀。”、“她就等着膝盖疼吧。”、“练的这么健壮,丑死了。”
看到这些评论区,本来平静的心是起波澜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杠精,喜欢攻击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吗?人家别人53岁过自己想要的日子,每天学习、运动,神采奕奕,有自己的爱好,为什么会有人见不得别人的好,我理解的这样评论的都是羡慕嫉妒加恨了。
人家下了班,努力锻炼,展示自己的自律生活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什么没有听到别人的鼓励,而是听到了别人对人家身材的缺陷的评价呢、还有人还关心人家的膝盖,关系人家的甲状腺。
别人努力锻炼,身材健康而有力量,发视频是为了展示自己,大家的点赞,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积极心理的暗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开心值得分享,为什么有人说人家丑,审美不同而已,健康的审美应该是有力量的审美。
当然我也看到了另外的声音,那位53岁小姐姐的评论区出现了:好年轻哦。不像53,想30岁,神仙日子,好羡慕,好理智的生活。还有人直接帮小姐姐举报了“快入土了”的评论,简直是痛快至极。
也看到了下班后运动的小姐姐评论区:状态真好,羡慕、运动的人最美。
也看到发自己跑步动作的小姐姐评论区:真美,这样的身材真羡慕,健康有力量,加油哦。
看来我们的网友有很多人都是善意的,而不是充满恶意的去看别人的视频,把嫉妒变成有毒的话语,攻击别人的生活,给别人生活添堵。善意的话,可以让人心情变好,而恶语相加,只能让人难过,影响心情。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会催生出截然不同的表达?那些藏在屏幕后的恶意,往往源于对 “异质生活” 的恐惧。当有人敢于跳出婚姻的约定俗成,有人拒绝以 “柔弱” 定义女性美,有人把平凡日子过得闪闪发光时,总会刺痛一些人的固有认知。他们用贬低他人的方式,试图加固自己的舒适区,却忘了生活从来不是单选题。
而那些善意的评论,藏着更珍贵的共情能力。知道 53 岁保持紧致皮肤需要多少个自律的清晨,明白下班后挤出运动时间要对抗多少疲惫,懂得练出肌肉线条要熬过多少个想放弃的瞬间。他们看到的不是 “炫耀”,而是 “坚持”;不是 “异类”,而是 “勇气”。一句简单的 “加油”,其实是在说 “我懂你的不容易”。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发声的麦克风,但从未规定必须用它来投掷石块。53 岁的女士不必向谁证明单身的幸福,跑步的女孩无需为小腿围度道歉,练出肌肉的姑娘有权展示自己的力量。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你可以不理解,但至少别打扰。”
下次指尖悬在键盘上时,不妨想想:如果眼前的人就坐在对面,你还会说出那些话吗?或许我们都该记住,每个敢于分享生活的人,都是在邀请世界见证他的认真。而我们的每一条评论,都是在为这个世界的温度投票。
愿更多人能在屏幕前守住一份善意 —— 你敲出的是鼓励,就可能成为别人坚持下去的光;你写下的是理解,或许能让某个孤独的灵魂感到被看见。毕竟,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不就是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