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察利剑,护航生态与发展之路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与《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这一会议释放出强烈信号,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政治监督领域,党正以坚定决心与有力举措,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关键制度创新,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与推动。步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系列制度与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彰显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的审议,意味着督察工作将迈向更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督察制度建立以来,从首轮督察对全国省份全覆盖,到多轮督察推动大量整改任务完成,众多地区实现环境蝶变。甘肃祁连山、吉林长白山、陕西秦岭等地,通过督察解决了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顽疾,让绿水青山重焕生机。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领导,将持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推动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巡视工作同样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对34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开展常规巡视,肩负着“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巡视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精准有力开展政治监督。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巡视发现并推动解决了诸多问题,涵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行职能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多方面。例如,在某些部门中,通过巡视纠正了对政策理解与执行的偏差,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了工作效能。此次会议对巡视情况综合报告的审议,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巡视工作更好地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在正确轨道上高效运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于基层工作而言,应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严格落实督察要求,主动排查整改本地生态环境问题,借助督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在工作作风与政治建设上,以巡视工作为镜鉴,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责任意识,确保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只有将中央精神切实融入日常工作,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与政治监督的成效在基层充分显现,为国家长远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