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处理了班里的一个小纠纷。一个男同学不小心拍到了女同学的脸,当时是课间,情况比较混乱,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拍到了她的脸了。于是这两个同学起了冲突。
首先是女同学,下意识就质问他,“我怎么惹你了,你要打我的脸?”男同学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不做声,转身就走了。女同学看到这个情况,更气了,就拉着他去理论。
这个时候,刚好我进教室,看到了这一幕。
我把他们两个分开后,先是看女同学的脸,有点发红,她说一开始打下去耳朵辣辣的,现在感觉好很多了。但还是很生气,莫名其妙就被拍了。
我去问那个男同学,他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想找另一个同学,本想拍那个同学的肩膀,结果拍歪了。”
“好,这样不是很清楚表达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吗?为什么当时不好好和同学解释清楚,并且诚恳道歉呢?”
他不说话,一直抹眼泪。
“这件事情上,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却因为无心之举伤到了同学,怎么说你也是做错了,错了就要去面对,不能一转身就走了,一说就哭。大男孩了,要主动承认错误。老师陪你过去,解释清楚,好好说。”
说完,他就走过去解释了来龙去脉,再说了一句对不起,下次他一定会注意的。
女同学也表示了理解。
这件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在处理孩子矛盾时,我不主张只关注哭的那个孩子,而不是事情本身。这样受伤的孩子委屈,真正做错的孩子也只是学会了用哭去逃避,而非去解决问题。
别的孩子看到了,也会效仿,哦,做错事情只要哭就可以了。
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教会孩子同情哭的人,而是鼓励我们的孩子勇敢面对自己做错的事情,并且大胆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父母和老师可以协助他,可以共同面对,但他必须要去直视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