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过去的自己取经

跟过去的自己取经

温故而知新

在收集新的学习内容时,先看看过去有什么想法。如果有在过去的基础上学习补充合并链接。比如语法学过很多次了。要每次从头再来呢?

  1. 思考一件事情时,先搜寻印象笔记,找出过去类似想法
  1. 优先从过去已经有的想法笔记开始累积,不断补充强化过去的资料
  1. 思考过程把想法写成清单,而不是在脑中运转
  1. 一边写,一边在笔记重新组织想法

强化「过去的自己」帮助更大

比起建立一个新的自己,强化「过去的自己」帮助更大。写笔记、思考企划也是一样,比起一直产生零散的新笔记,我更喜欢找出过去想到一半、写到一半的笔记,然后用现在的想法继续去补充他们,在优先跟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中,让过去的自己持续强大,这是更有效率的建构充满知识性与创造力的自己的最佳方法之一。

收集资料时的参与感

  1. 收集资料的时候尽可能都做上批注!
  2. 关键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收集资料本身。

引用观点

“并且最好能一边阅读、一边划重点、一边做笔记,这就是我一开头说的「参与性」。收集资料最有价值的往往不是资料本身,而是你对这则资料的启发、想像、延伸。所以如果你不把这些记下来,就太可惜了,你下次再读这则资料一定会全忘记。

虽然有些资料确实是参考性的,例如某某人讲过的话、某某事件数据,但还有更多资料的用途其实是要「刺激自己的想法」。从这个角度去想我要看什么资料?我要读什么书?我要把哪些资料收集下来?这样会有更大的机会建立有效的资料库。因为比起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我更应该先追求想法笔记的完整性。而没有想法的资料,收集下来日子久了大多也无用,反而造成资料库的累赘。”

跟过去的自己取经,找回那些我明明曾经拥有,但大多数都被我遗忘的知识,就是让我可以比别人「更快更有效思考」的秘密武器。但是要拥有这个强化第一大脑的第二大脑,首先必须要建立好的收集资料习惯。

我自己无论在剪贴网页资料、撰写阅读心得时,有几个关键步骤跟大家分享:

  1. 阅读时顺手摘要、划出重点在哪里
  1. 比起剪贴他人资料,更重要的是加上自己的笔记
  1. 收集时顺手搜寻其他相关笔记,并做出连结或合并

单纯的累积或收集其实也会有帮助,但是比起一个收集「他人资料」的他方资料库,建构一个「自己曾经想过」的个人知识库,后者的意义更重大,帮助也更大。

———————————
学过了然后忘记了和从来没有学过有什么区别?学过了忘记了但是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激活如果没有一个激活物就无法调取。这两者时不一样的,学过了忘记了通过激活可以提取一部分已有知识这和从来没学过不一样。因此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很有意义。比如python。学过了忘记了但通过激活与提取可以快速入门,但重头再学就有可能走弯路~

文章授权转自電腦玩物,原文链接:http://www.playpcesor.com/2016/05/blog-post.htm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