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虽然很流行,但却不成熟

安全挑战:

1. 名称冲突 —— 恶意服务器使用与可信服务器相似的名称来欺骗用户。

2. 安装程序伪造 —— 假冒或恶意安装器可能引入后门或恶意软件。

3. 代码注入 / 后门 —— MCP 服务器组件或其依赖中隐藏的恶意代码。

4. 工具名称冲突 —— 工具名称重叠或误导性命名,导致用户选择混乱。

5. 斜杠命令冲突 —— 不同工具中的命令冲突可能引发意外或危险行为。

6. 沙箱逃逸 —— 恶意工具突破执行隔离,访问主机系统。

7. 更新后的权限保留 —— 工具更新后仍保留高权限,可能导致未授权访问。

8. 重新部署存在漏洞的版本 —— 缺乏集中版本控制,容易使用过时或不安全的版本。

9. 配置漂移 —— 配置不一致或无人管理,导致安全性下降。

治理挑战:

1. 缺乏集中安全监管 —— 没有统一机构来执行安全策略或审核服务器组件。

2. 去中心化的服务器分发 —— 社区驱动、缺乏监管的部署质量参差不齐。

3. 缺乏统一的软件包管理系统 —— 难以验证服务器的来源、版本或完整性。

4. 认证 / 授权模型不一致 ——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机制不同,可能出现访问控制漏洞。

5. 缺少正式的声誉系统 —— 用户难以判断 MCP 服务器或安装包的可信度。

互操作性挑战:

1. 缺乏跨工具的标准化工作流 —— 在多步骤、跨平台流程中难以保持一致性。

2. 工具可发现性和元数据一致性差 —— 工具描述不统一、能力不明确,增加编排难度。

3. 跨系统上下文保持复杂 —— 在不同工具链中维持共享状态或任务上下文非常困难。

4. 在智能环境中的集成 —— 与多样化的物联网和工业系统实时互操作仍是一大挑战。

5. 多租户环境下的可扩展性 —— 在多用户和多应用之间扩展时,需要保障性能和数据隔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