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三、法教久住(分二科) 酉一、徵
【云何名為法教久住?】
這是他圓滿中分五段的第三段。第一段是諸佛出世,第二說正法教,現在是法教久住。怎麼叫做法教久住呢?這是第一科問。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正辨相
【謂說正法已,轉法輪已。乃至世尊壽量久住;及涅槃後,經爾所時,正行未滅、正法未隱,如是名為正法久住。】
這以下是第二科的解釋,解釋這個法教久住。分二科,第一科是正辨相。佛的正法在世間永久的安住叫做「法教久住」,怎麼叫久住呢?
「謂說正法已」,就是佛的大慈悲心大智慧,為眾生宣揚這十二分教「已」,「轉法輪已」,這個轉法輪也就是說正法,但是比說正法又進一步地詳細地解釋了說正法的事情。這個「轉法輪」這個「轉」這個字,就是從這裡到那裡去叫做「轉」,就是由佛的心中轉到聽法者的心裡面去。或者第一次說法叫「轉法輪」,那麼就是喬陳如尊者得聖道,這個時候名為「轉法輪」。就是由佛的智慧心裡面,把佛所覺悟的正法轉入到喬陳如尊者的心裡面去,所以那叫做「轉」。就是佛這樣說,而聽法者心不散亂,把佛的法聽到心裡面去了這叫做「轉」。當然這個「法」就是苦集滅道、十二分教這個法。這「輪」這個字,也的確是有那「轉」字的意思,就那車的輪有轉動。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意思,是有「摧滅」的意思,這轉輪聖王他的金輪能摧伏怨敵,能降伏敵人。現在佛的法輪能滅除去煩惱,滅除去見煩惱、愛煩惱,能滅除煩惱,就是聽聞了佛的正法的人,佛的正法在他心裡面起了作用滅除了內心的煩惱,那麼這叫做「轉法輪」。這樣說,你內心,你聽聞了正法以後你再修止觀,那就是佛的正法在你心裡面活動,叫做「轉法輪」。但是圓滿了的時候,就是滅除煩惱得聖道了,這叫做「轉法輪」。
「乃至世尊壽量久住」,佛最初為眾生轉法輪之後,佛繼續地為一切眾生到各地方去說法。「乃至」到佛的「壽量久住」那個時間,就是釋迦牟尼佛住壽八十歲就入涅槃了。說彌勒菩薩,他將來成佛的時候住壽六萬歲,住壽六萬歲。「及涅槃後」,就是佛、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八十歲入涅槃了以後。「經爾所時,正行未滅、正法未隱」,經過那麼多的時間;這個地方在這《摩惹經》上說【註:查大正藏一冊258頁是《佛說大三摩惹經》一卷,然查無此文】,佛的正法住世是五百年,在《大悲經》上說呢,正法住世一千年,這個地方有點差別。在律上說,阿難尊者請佛收女人出家,那麼就把佛的正法減少了五百年,那麼比丘尼肯行八敬法又延長了五百年,就是正法就是五百年【註:照理應是一千年,可能有口誤】。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有兩個說法;一個說釋迦牟尼佛入滅後,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五百年,或者說一千年。
在這個時間內,在這個時段之內「正行未滅」,就是佛教徒相信佛法的這些人,在家的弟子出家的弟子「正行未滅」,就是他修四念處調伏內心的煩惱能這樣用功的人,這件事還繼續地存在那叫做「正行未滅」。如果是有人出家學習佛法,但是他不修四念處調伏內心的煩惱了,正行就滅了,就是沒有修行了。「正法未隱」,這個「正法」就是十二部分教叫「正法」,還在世間上流傳,這就是教法。「正行未滅」是行法;教、行、理這個行法未滅,這個教法也沒有滅,這是在這五百年之內的時候。「如是名為正法久住」,這就叫做正法久住。
這「正法久住」這上面你要……假設有人問你怎麼叫做「正法久住」?你就根據這一段文解釋,「正行未滅、正法未隱」這叫做正法久住。
《披尋記》七六七頁:
《正行未滅正法未隱者:此中正行、謂即行法。正法、謂即教法。攝事分說:略有二種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陵本九十九卷十五頁)若於爾時,無彼二種像似正法顯現,是名正行未滅,正法未隱。》
「正行未滅、正法未隱者:此中正行,謂即行法」,修行的法門。「正法謂即教法」,就是十二分教。這個「攝事分說」,這《瑜伽師地論》一共是五分,在攝事分說,我們現在這個文是本地分,在攝事分裡面說「略有二種像似正法」,與正法像似,它不是正法但是與正法像似,是什麼?一個「似教正法」,他說出來的這種佛法,和佛說的法像似但是不是佛法,這是一種。第二種是「似行正法」,和佛那個行正法像似但是不是行正法,這是這麼二種。這在(陵本九十九卷十五頁)。「若於爾時,無彼二種相似正法顯現」,若是那個時候,沒有那二種的像似的正法;像似的行正法、像似的教正法這兩種事情沒有出現,「是名」叫做「正行未滅、正法未隱」,就是這樣子。
我現在又開始有口過了。我們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我們不肯修四念處,也不肯念阿彌陀佛,這樣的出家人不算數,這個不說了。就是不修四念處還肯念阿彌陀佛,還好,還能往生阿彌陀佛國還是好。但是若有一種人自作聰明,美其名曰善巧方便說出來一種佛法,說:「現在這個時代不同了,應該是這樣子才是佛法,應該是這樣修行才是契理契機的」,就是自作聰明。但是我在想,我們若學習經教的時候,你學習這個經律論的時候,其中有一件事,就是那上面告訴我們這個生死流轉的這件事主要就是我執和法執,這就是無明,由無明緣行,有惑就有業,有業就有苦,這樣流轉生死。
現在說是若修學聖道當然是要得涅槃,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滅除這個我執,我執、法執生死的根本嘛,你修行的時候這個法門裡面一定要破除我執、破除法執這樣子才能夠得聖道,你這生死流轉才能停下來才能得聖道,這理論很明白的事情是這樣子。說現在說出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最深最妙,但是沒有破我,沒有說這我空、法空的道理,說是也有破法執的意思,但是沒有破我執,那你能得聖道嗎?你那個我還在呀!因為從無始劫來這我、我、我的這樣的執著熏習了很多的種子,這我執的種子在你心裡面,你現在不修我空觀,這我執還在那裡,那你能得聖道嗎?你能了脫生死嗎?
所以這上面說這似教法、似行法;像似的教法,像似的行法,這樣子使令人就不能了脫生死。但是他若不學習經教,他知道這件事嗎?但是我們學習經教,你初開始學習,學習一知半解的時候,你還是不知道這回事!哎呀!這老祖師這法靈得不得了,你這可以嗎?但是你想一想,你是祖師說的對呢?是佛說的對?是彌勒菩薩說的對?你想一想這個道理。
戌二、明說意
【如是久住,當知說彼勝義正法,作證道理。】
前面是說這正辨相,這佛的正法住世的相貌。剛才說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住世五百年,或者一千年。彌勒菩薩他的正法住世六萬歲,他住世也是六萬歲,他的正法住世也是六萬歲。前面是住世的相貌,下面是明說意,這解釋這個「住世」它的意趣。
「如是久住」,像這樣子五百世【或許應是「五百年」】住在世間,這個「久住」你要注意,「當知說彼勝義正法」,是說彼佛的「勝義正法」在世間。這「勝義法正」是什麼呢?就不是那個「教正法」,是「作證道理」,就是你能夠證悟了佛的那個勝義的正法,那就是得無生法忍以上的聖人,得初果以上的聖人,這個時候這「勝義正法」是出現了他能作證了,他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修學四念處,他證悟了「正法」明白這個道理了,如實覺知就是真實地明白了,不是在文字上的虛妄分別。
這樣說呢,就是正法住世的時代,也就是佛教徒裡邊有聖人住世,這個時候是正法住世的時代:譬如說,這個時候不知道誰是聖人了,那就不是了,不是勝義正法住世的時代,這有這樣的不同的。
《披尋記》七六七頁:
《當知說彼勝義正法作證道理者:決擇分說:諸佛聖教,若欲略釋由六種理門應隨決了:一、真義理門,二、證得理門,三、教導理門,四、遠離二邊理門,五、不可思議理門,六、意趣理門。(陵本六十四卷四頁)彼說證得理門,即此作證道理。於證得中復有四種:一、諸有情業果證得,二、聲聞乘證得,三、獨覺乘證得,四、大乘證得。當知最初唯是世間,為簡彼故,唯取後三,是故說言勝義正法作證道理。言道理者:謂如實性、離顛倒性。若此勝義正法作證道理未滅未隱,即此正法名為久住。》
「當知說彼勝義正法作證道理者:決擇分說:諸佛聖教,若欲略釋由六種理門應隨決了。」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切佛的聖教,若想要簡要地解釋「什麼叫做諸佛的聖教?」的話,就由六種理門應隨決了,你從這六種理門上就可以明白了。「一、真義理門,二是證得理門」,這個真義理門,就是佛的語言文字的佛法表達苦集滅道第一義諦的道理,這叫做真義理門。第二、證得理門,就是佛教徒由於聽聞佛的真義的佛法而後信解行證,你得聖道了,這叫證得理門。「三、教導理門」,就是你自己得道以後你就去教導一切眾生去,就是教化眾生也能得聖道,這就是化導眾生了。前面是佛教化眾生,現在是「教導理門」是佛弟子教化眾生。「四、遠離二邊理門」,這遠離二邊理門就是解釋那個真義理門,什麼叫做「真義理門」?就是「遠離二邊」,遠離有邊、遠離無邊。這個「邊」是個偏邪,就是錯誤了的意思,你要遠離這個錯誤,你執著這一切有為法,執著是真實的,那就是遍計執,那就是不對了。你說沒有這一切法,那也是不對,沒有因果,也有問題。說這個地方,真是你要有那種巧妙的智慧,你才能證悟這個真理,才能證得真理,這是遠離二邊理門。「五、不可思議理門」,就是那個第二「證得理門」,那個聖人證得真如理,證得我空真如法空真如以後那是離名言相的,不可以語言文字去分別去言說,不可以內心去覺觀分別的,所以叫不可思議理門。「六是意趣理門」,這個就解釋那個「教導理門」,這個教導,佛教導佛弟子,在為一切眾生說法的時候,他一段一段、有一段的意趣的,他有一個意。譬如說,這一段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意趣教你這樣修行。下一段說也還是說「佛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定法可說」這也是還是說無我的道理,但是這是引證,那個意思引證,「佛是這樣覺悟的,所以你要相信這件事」。下面說「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否?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也還是說無我的道理,那是引阿羅漢,引四果的聲聞人來作證,也還是這樣子。「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否?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還是說無我、無我所,但是引菩薩了。就是引佛為證,引四果聲聞為證,引菩薩為證。同樣是說無我、無我所,但是意趣不同,你要明白那個義。所以這地方說教導理門,就是這個第六意趣理門,你要明白那個意、這樣意思。
這六個理門是(陵本六十四卷四頁)就是《瑜伽師地論》在這個地方說的。「彼說證得理門」,「彼」那決擇分那六個理門那第二個「證得理門」,「即此作證道理」,就是現在這裡說「彼勝義正法,作證道理」,就是和這意思是相同的。「於證得中復有四種」不同:「一、是諸有情業果證得」這個諸有情業果證得;你作善業將來你得安樂的果報,你作惡業將來你得苦惱的果報,那就叫做「證」,這就是由因而感果叫做「證」。「二、聲聞乘證得」,初果須陀洹乃至四果阿羅漢得聖道這是證得。「三、獨覺乘證得」,他是久種三多(註:福德多、聞法多、善根多),所以出在無佛世,無師自悟,也是得聖道。「四、大乘證得」,十地菩薩得無生法忍,乃至最後得無上菩提。「當知最初唯是世間」,這四種證得裡面,頭一個有情業果證得這是世間的有漏法。「為簡彼故」,這個不算數把它挑出去不算數。「唯取後三」,後三個證得。「是故說言勝義正法作證道理」,就是聲聞的證得、辟支佛的證得、佛的證得,這都是證得。
「言道理者」,作證道理這個話怎麼講呢?「謂如實性、離顛倒性」,這個道理就是理門,「謂如實性」,那個「理」就是真實地沒有錯誤地沒有顛倒性的東西,叫做「實」,叫作「真實」叫做「道理」。
「若此勝義正法作證道理未滅未隱,即此正法名為久住」,這「如實性,離顛倒性」,以此為門,無顛倒性就是理,依此無顛倒性的理為門去學習去,就遠離了一切顛倒,就是「證」、「入到」,門就是「入」的意思,證入到,也就是契合了那個真義的道理了,就是作證了。「若此勝義正法作證道理未滅未隱,即此正法名為久住」,這就叫「久住」。當然,這樣的正法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了。(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