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虽然不断的有意控制饮食的摄入,体重还是非常从容淡定的一步步上升到了72公斤(我身高只有165),看着随时都圆鼓鼓的肚子和稍微运动就累得不舒服的自己,我觉得必须想法改变这种状态了。
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跑步。
正月里铜梁黎明的室外气温只有几度,早上6点半要从温暖的被窝钻出来跑步对已经好多年没有早起的我来说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当然,挑战性越强,就越有成就感。因为才开始跑步,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离家1公里的地方有个标准运动场,我要求自己每天只要不是太大的雨,一定要去跑十圈运动场(加上跑去运动场路上的距离可能会有5-6公里,回家用走的)。每天早上6点半闹钟一响就起床洗个冷水脸刺激一下,然后穿上运动鞋服,尽快从家里跑出来-----因为太慢了就怕不想出门了。
才开始跑步没有什么经验,倒也不需要什么经验,只要能出门,就一定去跑十圈。没有音乐,没有配速,没有技巧,也不用和任何人打招呼,只管迈开步子向前奔跑,狠狠地出一通汗水后就回家。出门慢跑就是热身运动了,到了运动场的十圈是不能一次连续跑完的,在5、6圈后会走两三分钟后再继续后面的几圈,记得当时能一次性跑完7圈以上都觉得自己好能干了。现在想想,这也许是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吧---不断的肯定和鼓励自己。
运动场十圈,就这样傻傻地跑了一个月。期间不断的通过网络分享文章给自己打鸡血----要坚持、要对自己狠一点、要走出舒适区等等,我都一一接受。
开始边听音乐边跑步了,也带上下载了跑步APP的手机了,能知道自己的配速了,很好。每天看到自己跑过的成绩,在心里确定好目标,能更好地跑步。从3月12日第一条手机APP里的6公里到3月底的10公里。从此,出门不低于10公里成了我对自己新要求。
像我这样使劲傻跑的人,伤痛肯定会有的。倒也不用怕,有了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在跑步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左膝盖酸痛,觉得可能是左腿不够强大,加上早上的温度偏低导致,于是买了左腿的髌骨带,戴上它跑步后确实有效果,能正常地跑步了。可是后来右膝盖却又疼了,似乎比左膝盖当初还要严重些。是的,又买了右腿的护膝,保护膝盖也更加引起了我的重视。降低步幅,加快步频,经常的按摩,擦舒筋活血的药水,以及后来加入跑团按前辈所说常进行靠墙静蹲。护具断断续续的使用到了5月中旬,过后终于完全扔掉了,可以轻松地跑了----这种轻松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4月份我加入了铜梁跑团,这里面有很多优秀的跑步爱好者。通过每周两次的集体跑步活动和平时群里的经验交流,让我对跑步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积累。一个人跑得快,但一群人跑得更远!跑步于我开始可能是一时兴起的举动,但随着不断的体验感受,我希望能将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我的生活里。7月1日庆祝重庆直辖荣耀二十周年接力马拉松,铜梁跑团的兄弟姐妹们顶着30多度的烈日通过接力的方式从铜梁跑到了大足,我的记录跑量在今天达到了1000公里,我也得到了生平的第一块跑步奖牌,很有纪念意义哟。
火热的7月来了,我还要像前三个月一样跑300公里吗?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可为什么不跑呢?这不正是锻炼的绝好机会吗?“跑过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你就是大神”。但是早上不到七点太阳就冲得老高了,而我又不想在30度的天气里顶着阳光去跑步。怎么办呢?那就更早地去跑步,于是再次把闹钟往前调到了5点,我要尽最大努力在早上6点40以前执行完我的跑步计划,因为那个时候阳光就会照射到我跑步的运动场了。同时,也将晚上睡觉的时间从11点提前到了10点,为了早起跑步,也要求我有比较规律的作息时间。
在5月中旬我PASS掉了手机APP里的半马训练计划,重新开启了为期16周的全马训练计划。慢跑、快跑、匀速跑、变速跑、周末的LSD,根据计划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着训练。全马的训练计划减少了每周的跑步次数,但增加了每次跑步的里程,更能锻炼跑步的耐力和对体能的把控安排,我确实也需要努力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
很快,6个月时间过去了,通过跑步,我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睡眠好了,精神好了。不必有意地控制饮食,体重却从72公斤到了现在的63公斤(近二十斤的脂肪没了,想想都安逸)。为了科学地跑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关于跑步方面的知识,开启了简书帐号,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开始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也有了这篇文章。
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鲁力-----是要提醒自己要努力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