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遇到如何克服司空见惯的、阻碍我们投身写作的种种阻碍。相信,我们对写作阻碍理解得越是深刻,便越能够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写作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乐趣。
写作不是容易的,哪怕是爱动笔的人也会遇到许多阻碍。困难总是有的,我们需要发现它们并加以解决。
本文仅对写作的一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那就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每天能够写什么?
虽然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但当我们下笔时,更多的是感觉无所适从,因为从自我的角度上看,思考的灵感一闪而逝,等我们抓到它时,又感到这种思绪太过浅薄和简单,对于写作一篇文章很难详细展开。
例如:今天遇到了一些事,深深地感悟到“不患寡而 不患不均”的道理,但想要将其讲得明白却充满着说不出的阻碍。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一个村,因集体用地种植了800亩水稻,收获了约80万斤稻米,村委会决定为每位村民发放4袋—每袋40斤的大米,但在发放大米的过程中,一些将户口刚迁出的村民也来到领大米的仓库,要求自己也要领,并因此事大闹一番,给本来喜悦的场面带来了一些阴霾。
这类故事也许在全世界各地每天都在上演,有一个公司,因表彰在一次重要工作中拥有突出贡献的人,并为受到表彰的人发放1000元奖金。但在评定名单出来后,却出现了一些员工不服,认为自己也在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奖金为什么没有自己,等等各类“不患寡 而患不均”的现象。
作为一个写作者怎么样将此事从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及从表像看出深层次的行为驱动,并思考出一个符合各方面利益的解决办法。
从管理者的角度:做事首先要有思路,后面才会有生路,前瞻后思,思考重大问题必须周密细致,方方面面必须十分周全,不论干事,还是生活,都要细致再细致,才可能做好管理。
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为自己谋取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尽管有时不一定符合自身的贡献度,也会尽力去争取。可以从人性上看,每个人都有其自私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利己主义者”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谋取利益。还因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需要的物质条件很多,无法得到足够的满足,才会做出这类行为。
最后,通过上面的故事,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何种启发呢?
我们的人生成长发展过程,对待物质的诱惑时,很难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放下,很难有一种不在乎的心态,必定我们都要依靠物质条件去生存,每个人都是在追寻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一些物质渴望的拥有感,我们无法看淡,能做只有是争取合理放弃不合理,来平衡生活的无奈。
对于我们的写作阻碍以及写作内容的匮乏又有何种启迪呢?
写作需要深挖一些生活的故事,尽量在一些事上有自己的所感,所思,并及时写出,深入分析其中的内因以及从表面的行为发掘出内在的驱动因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