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丰收之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天下之大本也。” 在第八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来临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 “三农” 工作者送上节日祝贺与诚挚问候,饱含着对 “三农” 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今年,我们克服诸多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这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耕耘,也是国家对粮食安全战略坚守的成果。“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保障粮食安全,需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一方面,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把 “望天田” 变为 “高产田”;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让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端稳中国饭碗,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三农” 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一方面,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让农民不仅能 “走出去” 务工增收,还能 “留下来” 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乡村生态、文化价值,做好 “土特产” 文章,让农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走出乡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各地应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从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让乡村 “内外畅通”;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既有 “颜值” 又有 “内涵”,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各方协同发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参与,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形成强大合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正共赴丰收之约。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