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短暂的职场生涯

40岁快要失业了,不管有多少积累,也无人问津,感叹职业生涯的短暂。

要说短暂,我们国家的运动员生涯更短,不管跳水还是乒乓,3-5年花期就过了,但我发现在异国乒乓领域还真有一个长青树倪夏莲,64岁了还在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倪夏莲在国内三流也排不上,重大赛事,都没有参与的机会,只能退役,偶然的机会,被卢森堡挖走,代表卢森堡参赛,一直到64岁还在为国奋战。像大熊猫般被国家保护着,一直在体坛长盛不衰。不知道内行人怎么看,从职业生涯的切换看,我很羡慕他。是我们国内人太多,还是优秀的人太多,一大波后辈滚滚而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作为前浪死在沙滩上。

郎教授分析老巴投资说,国情不同,他说如果美国有人创立了糖果厂,那么后面其他人就不会再创业糖果厂。因为他们的人种结构,就那么一点人,上进的不多,有那么几个上进的,看到你已经做了这个行业,那我就做别的去。但我们国内,如果有一家糖果厂做的好,后面会有无数的糖果厂出来,如果一个餐饮模式好,后面就会有无数家同行出来。

看到一些日本记录片,八九十岁的老爷老太太还在经营一家面馆。我觉得他们很幸福。我们有没有这种可能?好像很难。临街的餐馆,看着不错,一年换几次老板的都有,我经常去的一家快餐店,原来还可以,物美价廉的,突然旁边出现了一个连锁餐饮店,高大上档次,估计老板也在苦苦支撑,说不定哪天就停业了。

20年前。我在工厂上班,进厂要求是18~25岁的未婚女青年。后来,结婚的也要,再后来,招不到女的,就开始招男的了,现在随着人口结构调整,50岁的阿姨也可以进厂干活了。

太多的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不知何去何从。我在职时,也担心这个问题,但也没有方案。现在靴子落地了,发现只是不能接受从高处下降的境遇。我们打小努力拼博30年,终于站在职场之颠,还没来得及舒展,又很快吹向山涯。但想一想,铁人三项的工作,吉祥三保的工作,现在是由5-60岁的人担任,慢慢的可不就移到我们40岁的人肩上了嘛。

我作为农民子弟,没有体验过90年代下岗潮的境遇,现在的中年失业,跟那时的下岗应该差不多吧,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90年代,社会的巨变,引起个人的阵痛,那一代人,他们用各种方法度过他们的劫难,我想我们也一样可以度过我们的困难时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