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是惩罚的一种形式,通常我们用来警惕人(不仅是孩子)不可做坏事,以免自食恶果,同时要多做好事,才会有好报。
我们不主张让孩子听太多报应的故事,原因有二:
一、如果孩子只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敢去做某些事,总有一天他发现坏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报应,好心也不一定会有好报,他就会推翻这样的原则,变得肆无忌惮。所以正确的教导应该是由外控导向内控,让孩子不是因为怕被处罚而不敢做坏事,也不是期望得到好的回报而做好事。二、报应的故事通常情况下不是指来自人的报应,而是来自鬼神,造成孩子内心相当的恐惧不安,也为父母带来教养上莫须有的困扰。
寓言是有特殊含义的故事,在一些看似寻常的小故事中,隐含一些教训。幼儿听寓言故事跟听其他故事一样,喜欢其中的情节和趣味,至于含义,则需在年龄稍长时,有了更多人生体验和体会后才会领悟。
《伊索寓言》是流传较远较广的寓言,它们老少皆宜,深切刻划人性,所以能令人会心。当我们跟孩子一起看寓言时,不必太强调其寓意,以免孩子因不解其意而感挫折。寓言最妙的是在于你能记得故事,而后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你忽然想起某个故事,而能悟到一些道理,就会增添几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