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生命的徒劳和虚无

书名:《雪国》

作者: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雪国》以岛村三次去雪国山村见驹子为线索,讲述了岛村、驹子、叶子和行男几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淡淡的哀愁氛围中,展现了几个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堪称“物哀”审美的典范作品。

小说的全部情节是围绕岛村展开的,叙述角度也是从岛村出发的,因此,岛村对自己、对现实、对生活、对生存的思考,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最后,驹子的灵性丧失,岛村决定离开她。纯净的叶子在大火中丧生......“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泄了下来。”

《雪国》,被誉为“川端最高代表作”,日本审美的教科书。

生命的虚无、洁净、哀伤,在《雪国》里达到美的极致!

本书最难理解的就是作者反复提到的“徒劳”和虚无之美。假如我们不做深入探讨,那这就是一个关于已婚渣男寻花问柳的故事。

《雪国》主要创作于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时期,川端康成对现实失望,采取沉默的姿态对抗现实,在遥远的雪国,构建了一个远离现实世界的美丽乌托邦。

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身上时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却也在不断地追求美,追求爱,追求生命的秩序与活力。他们难以逃离自己的孤独与悲伤,却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命的憧憬。这样的精神,是真正能够超越时代而永恒存在的东西。

如果你读过这本小说,也欢迎你把你对于“徒劳”和“虚无之美”的理解留言分享给大家!

《雪国》思维导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