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娃回来问我之前是怎么知道他玩手机的,不知他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也许是看了我的日记。
去年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五点我会去送小区里一个女孩子上幼儿园,她的妈妈得在五点前去上班做早点。娃每天在我走后会准时起来玩上一个半小时的手机再去上学。
“真不知道那时候精力怎么那么好,每天能这么早起来。”他现在想起来还感叹不迭。
“是吗?我忘记了。”
“我有时候担心你半路回来,就会先摸黑去卫生间呆一会,估摸你肯定走了才开灯玩游戏。”他坦白道。
“真是煞费苦心啊。”我调侃道。
说实话,那时我也担心他会偷偷玩手机。但是现在不会了,听了的一些教育的书,变得更加豁达。如果我们总是带着监工的心理去看着孩子,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们也失去了自由。这可能是带孩子给我的最大启示。
自由是相互的,你不可能在束缚着别人的同时拥有自己的自由。最好的教育是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我很高兴娃能亲口告诉我这些事情,说明他对我的信任,也是他对过去所做的事情的一种回顾与复盘。
我诚恳地告诉他:“以前我是有所担心,放在现在我可能会做得更好。我会把手机交给你,并告诉你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让你更加坦然地玩游戏。”
娃看着我,有点不相信的样子。
“因为我也曾经是个小孩子,”我一边吃着猪肉炖粉条一边说,“我也喜欢那种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享受一个人独处的自由;也喜欢背着父母做些他们不让做的事情,比如半夜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偷偷抽烟,当然纯属好奇想看看抽烟有啥好的。”说到这里有点不好意思,赶紧解释一下。
确实向孩子坦承一些糗事是有风险的,但是想让他知道,这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试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的体现。
我们不能完全阻止一个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有些事就是要自己经历过才能学到些什么。这是一个人的权利,生活就是一场探险,他要去哪里,他要怎么去,由他决定。
小时候,父母只需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他足够的自由,他才会逐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人需要足够的掌控感才能变得自信和成熟。
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他们非常恩爱,给了我一颗温柔、充满希望的心,让我在任何时候都怀有美好的憧憬。他们还给了我足够的自由,让我现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没有忘记给他们一些空间,这是珍贵的留白,可以让一个生命变得灵动、洒脱,不受世俗过多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