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谷,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回忆!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周杰伦的一首《稻香》

                      总让人反复怀念起

          小时候在稻田里玩耍的快乐时光。

村里的金灿灿的稻田

          作为农村长大的70、80后随着成长离开农村去城里读书、工作、生活,参加农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割稻谷经历的儿时回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是否还记得秋风沙沙作响,阵阵稻谷香迎面而来的感觉?是否还记得丰收的金色稻田里长辈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回味一下传统稻谷收割的流程及用到的农具。

                                传统收割流程

收 割--下田前得穿长衣长裤、雨靴和手套,以防身上沾了稻谷粉或被稻叶割到,否则奇痒无比。下田后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镰刀一镰刀的进行收割。每三四朱绑成一捆放成一堆以便打稻谷。

发小帮忙割稻谷

打谷--将割好的稻谷汇聚在打谷机旁边,抓起一把放在机器上脱粒。

爸爸和叔叔打稻谷

晒 谷--将田里打好的稻谷挑回家,平铺在自己门前的水泥地上,或均匀洒在专用的晒谷席上晾晒。一天中需要不定时对稻谷进行翻转,以确保所有的稻谷晾晒干燥。

1岁7个月的女儿在晒稻谷

收 谷--稻谷晒干后收集于谷仓,以前都是木质的,现在基本用不锈钢桶。到这一阶段工作算完成收割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捣 米--如今都是机器捣米,把谷倒入机器,便会自动将稻壳搅碎,把米和稻壳分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是对辛苦耕耘的最大敬意。

                        传统收割用到的农具

          机械化的时代,殊不知有众多的地方收割机都不能到达,只能靠人工去辛苦的去收成。下面我们一起重温一些如今渐行渐远的农村传统农具:

                                         

          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在其下方装上一块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主要用牛力牵引。

天亮脚踏露水行,犁田翻地望收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碎土、平地用的农具,其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宜春人的耙主要用于平整水田,一般由牛来牵引。为农家必备的主要大件农具之一。

春耕耙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耙钩子

        木制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用来平整土地或松土等。有四齿耙、二齿耙之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粪箕

          竹制而成,主要用来装盛肥料、担载稻草和蔬菜等。可大可小,随人而定,两个粪箕用一根扁担横着即可挑在肩上,是传统农家不可缺少之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挑物赶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谷机

          脱粒机的一种,稻谷种植农户必备的农具之一,用途是把成熟了的稻谷与稻草分离。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人力(脚踏)滚动上面装满了铁齿的轴轮使其高速运转,使谷粒从稻穗上脱落。

稻穗勾头金黄色,一季辛苦看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

                                        风车

          这其实是一种利用风力将稻谷与秕壳、稻草等杂物进行分离的粗加工农具。风车饱经风霜,外形就像一台轿子,下面有四条粗粗的腿支撑着整架风车,两边有四根突出的抬手,为了方便搬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碓子

        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竖装上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舂掉下面石臼中糙米的皮(或捣碎石臼中的米等),现在基本用于清明和春节捣年糕。

人工舂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谷箩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或用来淘米、洗菜等。制作精细,形状多以圆底方口的为主,为传统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簸箕

          竹篾编制而成,圆形,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密集无缝,主要用来清选粮食,把粮食放在簸箕内上下颠动,可扬去糠秕等杂物。也用来晾晒食品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米筛

          篾条或藤条编制而成,圆形,类似簸箕,不同的是有许多细密的小孔,其用处也是清选粮食,通过来回摇动,把细碎的东西从小孔里漏下去,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如筛米筛面等。也有用铁丝编成的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蓑衣

          现在已基本没有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轻便的雨衣。蓑衣有棕蓑衣和竹叶蓑衣两种,都是缝制的。棕蓑衣用棕毛缝制,结实耐用,价格贵,被雨淋后稍重,穷一些的人用不起。竹叶蓑衣轻便,便宜,但不耐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斗笠

          用竹篾编成,夹以宽大的箬竹叶,用以遮阳挡雨。笠麻分尖头笠和圆头笠两种,按直径尺寸大小和各地风俗流行可分为大埔笠、同古笠,九都笠、尖笃笠等,现在的农村市场还有卖,草帽、雨衣、雨伞这些新潮时尚的产品多起来后,笠麻就少了很多了,只剩下农村上了年纪真正的劳动者在用。

碰柑成熟满担挑,满园粒粒圆满相

图片发自简书App

                                        鱼笼

        鱼篓是装鱼器具,又称鱼笼,形状有如人体上身之胸肩部份,底為平底,呈长方形,可平置於地面上,中间较宽,肩部向上斜至口部,口呈圆形,有一倒刺状的盖子,以避免渔获入笼后从入口处跳出,颈部可绑上绳子,作为系在腰间之用。

          鱼笼大都使用桂竹作竹篾,以十字编法,笼与笼之间有透空,以便捕鱼人在水中工作时,无论是将其浸入水中,或是拎出水面时得以减少阻力、轻松提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些农具你认识几样呢,是否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农村的传统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通常会就地取材,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
    阿农巴巴阅读 10,037评论 0 0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978评论 0 18
  • 作者:储依凌 寂寞的黑夜倾诉着孤独 它托风告诉云儿 爱就要爱得灿烈 可爱的小草歌颂着明天 它托蝴蝶告诉花儿 爱就要...
    灯火阑珊心里话阅读 2,338评论 0 2
  • 一条年幼的壁虎,背部呈褐色虎皮花纹,于昨天中午落在了桌角的捕蝇纸上,不知是何故。 那时我想,又误杀了一条壁虎,...
    黄药师姐阅读 3,401评论 0 0
  • 睁开眼 又是不一样的云彩 阳光正好 不晒不凉 银杏在诉说 这个秋天的悲凉
    黑青蛙阅读 1,67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