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识有了觉察是我这两天比较欣喜的收获。以前我会心里有了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站在自己的角度自以为是的评价。可是现在再遇到某些情景,当我想要开口说句话的那一瞬间,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打住!
当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当时我是决策者,事后我会说,唉,当时还不如怎样怎样,我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啊,现在可咋办?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反思,只是情绪的发泄,只是为自己找借口,苛责过去的自己并无益于事情的推进。
如果,当时,他人是决策者。时候我可能会说,你看,其实你还不如之前怎样怎样。这是在挑剔对方不好的地方,这是在抱怨指责,其实也是在推卸责任。认为对方应该承担责任却没有完成,而自己是无辜的。这就相当于马后炮,并且这个马后炮还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去做出的分析和推测。而事情的全貌如何,别人做决定时如何考量的,这些因素并没有考虑进去。这是一种自以为是。
想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后背发凉,之前是说过多少蠢话呀!对自己,对他人,对孩子也是如此。
一个事情的发生,它就是一个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只是有时事情背后的因果并不被我们知晓。我们要做的是接纳,觉察,进而在因上努力。而如何对待果,就是种下新的因。这一次谈到接纳,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内心是不一样的触动。
当你看到同一个病房的两个老人,一个是儿媳在照顾。另一个是女儿在照顾。你会怎样评价这家的女儿,那家的儿媳。是说这谁谁不孝顺,太不应该了吗?要是以前,我内心会不自觉地升起一个评价的声音。可是,现在我看到的事,有果必有因,一切都是当下最好的安排。未经历他人的人生,莫要轻易站在自己的视角去劝说。因为,你所见未必是全貌。
反过来,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心里多了一份淡然。他人的评价只是现在他的角度和认知发表对这件事儿的看法,未必准确,那也就不用在意了。做好自己,播种好因,期待好结果。如果评价是善意的,那就表示感谢,但不要有一定改变的压力。因为生活是你自己来的,改不改,如何改,你自己说了算。如果评价是恶意的,那就没得说,过滤掉,当没听见,不纠扯,一笑而过,也不要有负面情绪,他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