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村史” 这是我们这次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每个人提出的观点都有所不同。我们从各个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首先,是“社区重建”的角度。这一观点认为写村史是为了增强文化认同以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书中所提出的写村史的原因有很多共通之处。书中写道“透过民众参与建⽴村史的过程,将可让居民有机会去省视彼此的关系,珍惜共同生活、成长的经验从而产⽣或增进相互的认同,并对社区有更多的义务感。更重要的是,对村史的发掘和珍视,将激发居⺠对地方的自信,产生地⽅的荣誉感,也会更有社区自主的意义、抗拒不当的外来影响”。在村史书写的过程中,势必会勾起村民们一些共同的美好回忆,进而就巩固了大家之间情感的链接。对村子的情感也会不自觉的流露,认同感也由此加强。更深一步讲唤醒了历史的自觉。
其次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欣同学提出的“写村史是为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让我联想到上学期我们共同探讨的《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建设性破坏”这一概念。现代化手段实施越多,破坏的越多。从这一方面来,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村落顺应时代发展在默默消失。就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的那样,“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是我们的根基,我们要记得我们的根在何处,不忘本,就应该进行村史的书写。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写村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回忆过去,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去迎接更好的未来。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村史的书写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从宏观上来看,乡村作为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对于它历史的书写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从微观上来讲,不管是对于农村,还是村民之间都有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