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昆明的四季,你喜欢哪一季?

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其实久居昆明的人知道,昆明也有四季,只不过不像北方那样分明。

春季:在花海中散步

昆明的春季总是在和冬天赛跑。每年腊月间,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可昆明暖暖的阳光每天一大早就爬到了你的床头。每到春天,昆明人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到圆通山赶樱花潮,或到黑龙潭赏梅花。昆明人不会在春天错过这道风景。不到昆明,你很难想象“樱花潮”是怎样的壮观。在一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近三千棵樱花树和垂丝海棠树花枝一起开放,会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据说这花海的规模、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昆明樱花的花季是阳历二三月间,雪白的樱花和粉红海棠争奇斗妍。与花潮一同来的还有“人潮”,妇女们身着艳丽的服装,争先恐后地在团团花簇下拍照,想与花枝媲美。在一个春天的黄昏,与心爱的人在花絮中散步,那种感觉会是两辈子也忘不了的。只可惜樱花的花期太短,才风光了十多天,就如一片粉色的云彩由南往北飘走了。

夏季:枕着雨声入眠

入伏第一天,中国被酷暑的高温包裹着。上海已是持续37度的高温日,而其他绝大多数城市在这一天最高气温均达到摄氏35度以上。只有一个城市例外,那就是昆明。

昆明没有盛夏。正当北方的西安和南方的广州都在经历着38度高温的烘烤时候,昆明正值雨季,全城一片清凉。每逢夏日,雨季便缠绵着昆明 。不过昆明雨季决不像江南的“梅雨天”,下起来就没完。昆明的雨要么雷声大雨点小,风风雨雨“一笑而过”;要么又出太阳又下雨,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常常是东风广场以西,蚕豆大的雨滴啪啪地掼在地上时,广场以东还是太阳高照。

最让昆明人惬意的是,夏日的雨季经常是在夜间。下班后你尽管去安排你的活动,泡吧、坐茶馆、吃烧烤,大雨会到后半夜才下来。夜间,当你枕着挲挲的雨声入眠,会有“小楼一夜听雨声”般的亲切。天亮一睁开眼睛,一道阳光刺眼,推开窗户,一阵凉爽的清风扑面,天空依然蓝蓝的,地面却是潮潮的。对着天空深呼吸一口,空气中无数看不见的负氧离子会暮然入肺。这是夜间那场雨给这个城市送来的清新。

文学大师汪曾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写过一篇《昆明的雨》,他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他在文中反反复复地说“我想念昆明的雨”。为什么先生总怀念昆明的雨?我猜他一定在怀念昆明夏季的那份没有风的雨季的清凉,怀念一个个枕着雨声入眠的夜晚……

秋季:普罗旺斯式的宁静

普罗旺斯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地区,它之所以成为欧洲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并和香榭里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就是因为它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繁杂,距尼斯城豪华的宫殿和漂亮的街道几十公里之外,到处都是整齐的田野、原始的山脉和荒芜的峡谷、当然,还有漫山遍野的薰衣草。

若干年前, 彼得·梅尔厌倦了写字楼的繁忙与浮华, 带着妻子告别了雾气迷蒙的伦敦,隐居到了 阳光明媚、天色蔚蓝的普罗旺斯 ,写下了著名的三部曲《重返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一年》和《永远的普罗旺斯》中,把普罗旺斯的田园风光和游离于城市的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描写得极其地有诱惑力和穿透力。

遗憾的是彼得·梅尔没到过昆明,如果他也在昆明住上一年的话,会让他找到另一个“普罗旺斯”。特别是秋天,“普罗旺斯”更是凝固在昆明乡村恬淡幽美的田园中。天空蓝得透明,刚刚收割过庄稼的田野空旷而静谧。即便是在不经意间,你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田园画面--夕阳下,田间有一两匹马低着头,专心地吃着遗漏在地里的稻谷或蚕豆,远处是连绵的山脉,一个农家小院冒着袅袅炊烟……

谁要在这里快节奏的生活,那周围的人一定会以为你有病,因为这里时间的概念变得很模糊,“普罗旺斯”的生活就需要悠缓,仿佛一个咯吱咯吱的水车在转动轮回。也许在某个阳光的午后,当你在宁静中找个角落坐下,你才会突然发现这种的生活的真实意义。秋天,昆明的乡村也总是沉浸在收获的享受中,很多村子都有场坝,农户们把收割的稻子铺在场上,用一种叫“筢”的农具把谷粒打出来,也会有农民把谷子铺在公路上让过往的车辆碾过。快到八月十五,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金黄色的包谷和大红色的辣椒,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喜悦。

如果你厌倦了都市,昆明有一个叫小糯黑的原生态的村落彝族村,那里是真正的“普罗旺斯”,绝对会让你遗忘都市的喧嚣、压力和尘世间的争斗,因为它没有钢筋水泥、汽车噪音、酒吧网吧等等带着时代烙印的东西,只有蓝天、森林、泥土带来的,极富亲和力和原生态的温柔。

小糯黑有“普罗旺斯”式的宁静。四周被群山包围着,几乎所有的宅院都是石头砌成的,就连猪圈鸡圈都是石头的,但贯通村里的小路却都是土路,不过都很干净,就是刮风也不会扬起太大的尘土。村里只有几棵形状非常特别的大树,其他的树都在农户的院落里,多是杏子树、桃树。村头倒有一大片密密的森林,但这里是男人的领地,尤其是每年彝族“密枝节”,只有男人才允许进到林子里,女人则必须在家里刺绣。好神秘喔!

很怪,欢快的撒尼人平时并不爱张扬,小糯黑村里总是静悄悄的,忽然有点动静,那也是现今城里已经见不到的大公鸡在高歌,还有猪儿拱食时发出的欢快声音。石头房子边偶尔会闪过一两个肩上扛着锄头,手上拎着竹篮身着撒尼服装的大嫂。不过你想上去和她们搭讪儿,她们会掩面笑着走开,因为她们大都听不懂汉话。

距省城仅的小糯黑村,绝对是乡村风景的一个绝唱,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动了所有来过这里的艺术家。学者们则一致不主张把它作为旅游区来开发,因为它太宁静了,破坏了这种原生态的宁静,就再也没有“小糯黑”了。

冬季:伸手能触摸到阳光

还有哪座城市会像昆明这样在阳光中度冬?

十一二月,北方早已是一片萧瑟,冰冷的寒风中很难找到一点点绿荫,灰白的天空,灰暗的土地,就算遇到天气晴朗,太阳也是懒洋洋的藏在雾蔼中,城市的高楼大厦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昆明却是另一个世界。湛蓝得透明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一下了就能把你的好心情呼啦啦地点燃,让你像向日葵一样转来转去地对着阳光,对着新鲜的空气没有由头地绽放笑脸。

从秋到冬,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北方人身上已经裹着厚厚的棉装,头和脸都被捂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昆明人却是头顶着蓝得透明,让人心旷神怡的天空,享受着阳光的灿烂日子。每到冬天,很多昆明人喜欢到附近的山上找一片草地,仰面躺下,在阳光中沐浴身心。昆明冬天的阳光柔软极了,一躺下就是半天不想起来。最好的是晒着太阳睡一大觉,肯定是要做美梦的。

明媚的阳光,让昆明人结交了远方的朋友。每年冬天来临,昆明人便不停地抬头望天,看看红嘴鸥是否又从西伯利亚飞来了。这些白色的小精灵每年都会光临昆明。

到翠湖看海鸥,是昆明人冬天的一道“精神大餐”。不只是翠湖,还有盘龙江、海埂、滇池,成百上千只海鸥会在蓝天中和昆明人嬉戏。每到这时,小贩们就会用自行车载来一打打面包,一块钱三个。即便再穷的昆明人都会掏出五块钱买三个面包,把它掰成一小块小块的,抛向空中,数十只海鸥立刻会俯冲下来,总是最灵巧的那只幸运地叼到面包,欢喜地吞下,然后在轻盈地跃向蓝天。昆明人很珍惜每年与这些小精灵相处的日子。 一年又一年,昆明冬天的阳光和阳光的昆明人,与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朋友一起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季。

好几年没在昆明居住了,现在的昆明还四季分明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