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就不能过来帮帮我么,别在那老是杵着?”
“你也想想我啊,你让我怎么办?”
“你傻啊,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啊?”
“你会给我买礼物?这个金镶玉怕是假的吧?”
“看看家里乱成什么了?你就不能收拾一下?”
“小孩都成这样了,你就不能管管?”
“看看人家那谁谁,你看看你,除了窝在家里,还能干啥?”
…… ……
以上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经常发生在夫妻之间或者爱人之间;其中“你”字在每句话里都出现了。没错,如果爱人之间经常说“你”,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二
“你”字经常用于陌生人或者关系不太亲近的人之间,区别对象、多指代别人,可泛指任何人,可用“您”字替换。当您的另一半开始用“你”字的时候,释放了如下信号:
不满——我对你比较失望。
指责——真是太糟糕了,太愚蠢了。
要求——你应该这么做。
控制——分清对错,按照我说的做,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我们的一般反应是解释、反击、争吵,最后还有可能摔门而出。当“你”字经常出现在另一半的口中时,意味着:
不理解;——缺乏沟通。
排斥;——认同不够。
不需要帮助;——我一个人也可以的。
心与心之间的疏远;——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可能不是一体的。
上述的心理感受如果任其发展继续放大,带来的会是“不认可——不安全——矛盾升级——争吵不休——分手”的次第发生。
三
“牵手就是永远,说爱你是一种承诺;为了爱的延续,让幸福长久,请摒弃“你”字开头的话语,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
—— 北 叶
(一)可以用“我”或“我们”替代。 “我”字的表宣示不分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能会改变你的用语习惯,试试看,如果用“我”字开头,你会说出什么样子的话呢?
“我想,我们需要谈谈”;
“我觉得这个家有些乱,是不是我们可以一起收拾一下?”
“我需要帮助,能不能过来帮帮我?”
“我真是太感动了,你给我买了礼物,哇,是个树叶形状的吊坠。”
“我觉得这个商家真是太黑了,尽然要价这么贵,下次一定不会在他家买了。”
“我们一起看看那个项目吧,或许是个机会。”
…… ……
感觉到了么,是不是很温暖,是不是引不起争吵,还可以让对方自省?对的,这就是“我”字开头的效果。
(二)可以给另一半起个爱称。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不管是恋人也好还是夫妻,起源都是朋友,给他起一个比较舒服的爱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区别于普通的名字,也表达了相互之间的特殊关系。
丹姐是我的研究生同学,现在定居加拿大,日常喜欢写一些生活的小趣闻,经常在文中喊先生为“另一半”,相信先生看到了也一定会开心的眯起眼睛;
成都的朋友夏先生是我来成都的第一梯队的朋友,本色商人。爱人经常称呼他为“恐总”,看他们之间戏谑的日常,作为听者的我们也不禁莞尔。
创业的兄弟伙Doctor Sun的爱人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他经常说,“哎呀,王老师今天又批评我了,周末都没有好好陪伴闺女。” 听听,这样的日常是不是格外和谐有趣?
(三)可以用下面的沟通顺序。其实我们日常的沟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用对了表达的顺序,对方接受的意愿度也会提高;尝试着用以下顺序,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和收获。
1、认同感受。
2、喊出昵称。
3、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礼貌的说出要求。
5、提出合理的建议。
例如,老公被朋友约出去喝酒,你心里其实很不舒服。你会怎么做?
这样——
“你干嘛去?又出去鬼混?喝得像死猪一样回来?不要出去了,再出点什么事,咋办?”
还是这样——
“嗯,老公,友情确实也需要运营呢(认同,爱称)。现在都八点了,我有点担心你的安全(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里又只有我一个人。你千万不要多喝哈,我在家等你回来。(说出要求,提出建议)。
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好一些呢?显然后者会好一些。另一半会因为你的表达,因为你的爱意婉拒了朋友的邀约,或者他推拖不开还是出去了,但心里一直记挂着你,跟朋友简单喝了几杯,还顺便打包带了一份鸭脖回家……
爱一个人,请从“我”字开始。
千万不要从“我们分手吧”或者“我们离婚吧”才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