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罕见的君臣隔空对骂(二)(读史札记)

      话说被唐王朝寄予厚望的重臣高骈,虽然坐镇江淮要地,手握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胜负手,系国家存亡于一身,却在黄巢北渡长江的关键时刻放水,坐看起义军一路北上攻破长安,唐僖宗被迫仓皇西顾入蜀,留在京城来不及逃走的宗室、豪门及公卿被屠戮殆尽。晚唐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如此描述:“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国家生死存亡、生灵涂炭之际,面对唐僖宗的勤王诏书,高骈却耍起了花招,出兵而不作战,终致朝廷失去了信任和耐心。公元882年五月,唐僖宗命淮南节度使高骈兼任侍中,而罢免了他的盐铁转运使官职。

        高骈既丧失了兵权,又被解除了财权,“攘袂大诟”,捋起袖子破口怒骂,并上表抗辩自诉,所用言辞极为不恭,基本和隔空对骂无异。那么,高骈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妨来看看。

        一曰:“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 这是在指责皇帝:“是陛下不重用我,而决不是我辜负了皇帝陛下。”这话无异于狡辩,明明是高骈拥兵自重、不听调度有错在先,朝廷罢免在后,如今反而是皇帝你不重用我,责任在你啊!如此颠倒黑白,先把自己的责任甩锅给朝廷,估计唐僖宗有口莫辩啊!

      又曰:“奸臣未悟,陛下犹迷,不思宗庙之焚烧,不痛园陵之开毁。” 这几句更进一步,将皇帝的责任上纲上线:你作为皇帝不重用我是小,关键是你周围奸臣当道,你却浑然不醒,致使宗庙被火焚,园陵被毁,作为皇帝你一点也不痛惜!言外之意,你就是妥妥的无道昏君啊!这无异于是在唐僖宗的亡国之痛的伤口上撒盐,估计皇帝要气得吐血了!不得不说,高骈似乎已忘了人臣的身份,已经不管不顾,对皇帝穷追猛打,不留余地了!

      又曰:“王鐸偾军之将,崔安潜在蜀贪黩,岂二儒士能戢强兵!今之所用,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这是在痛批皇帝用人不当,你所用的什么王铎、崔安潜之类,我高骈坐着就可手到擒来!其骄矜傲慢之态跃然纸上。不过高骈所说有一半倒是对的,唐僖宗所用这两个人的确贪腐无能,官声很差。但高骈哪知道皇帝的苦衷:一方面逃亡客居西蜀,虽贵为九五之尊,却也在人家的地盘上强龙难压地头蛇;另一方面,朝廷多年吏治腐败,贪墨成冈,也无可用之人可用!

      又曰:“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臣但虑寇生东土,刘氏复兴,即轵道之灾,岂独往日!今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子等计将安出!” 最后这几句,几乎是毫不留情地指着鼻子在骂唐僖宗了,你再这样下去,就要做淮阳王刘玄(更始帝)和秦朝子婴那样的亡国之君了!这里高骈引经据典,连用了两个典故:“刮席之耻”和“轵道之灾”。

      “刮席之耻”出自《后汉书•刘玄传》,更始帝刘玄在长安称帝后,进入长乐宫前殿时的场景。当时,他因出身低微、缺乏政治经验,在面对朝廷百官时感到极度羞愧和不安,以至于低头用手指不停地刮着坐席,不敢正视众人。“轵道之灾”出自《史记》,指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在轵道(古关中要道)旁向刘邦投降。当时,秦王子婴乘坐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丝带,捧着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迎接刘邦,正式向刘邦交出政权。这样,作为臣子的高骈,直接将自己的皇帝唐僖宗比作出身卑微的刘玄和甘为人臣的子婴,说白了你唐僖宗就是这样的亡国之君啊!

        纵观历史,即使在一个王朝行将崩溃之际,像高骈这样胆敢公开叫板,公然指责叫骂,甚至侮辱皇帝的臣子,并不多见!即使那些想要谋权篡位或改朝换代的实力派,常常也要三辞六让,伪装一下,给自己立个贞节牌坊,以塞天下之口;即使对被迫禅让后的前朝皇帝杀人灭口,以绝后患,也多是在暗地中进行,然后找个暴病而亡之类的借口,糊弄一下百姓。像高骈这样自亏臣节,明目张胆地叫板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源自其个性中自我膨胀所导致的、对局势的错误判断,显示出其政治上的短视、投机和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其“颇具诗才,雅有奇藻”的文人气质,使高骈性格中天真任性、轻率反复的缺陷被放大,容易自恃其才,意气行事,缺乏沉俯,终致罹祸。从此后高骈的所作所为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正是:

      刮席轵道喻僖宗,臣节自亏古今忡。

      岂常见戟指帝阙,更难遇公开骂龙。

      三辞六让遮枭目,暴卒暗杀掩刀锋。

      诗才奇藻终何用?轻率无谋覆雕甍。

      高骈隔空骂了唐僖宗之后,这位皇帝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回应?高骈最终的命运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本篇文章写作主要依据《资治通鉴》,并参考《旧唐书》、《新唐书》等著作。)

附:《资治通鉴》原文

      加淮南节度使高骈兼侍中,罢其盐铁转运使。骈既失兵柄,又解利权,攘袂大诟,遣其幕僚顾云草表自诉,言辞不逊,其略曰:“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又曰:“奸臣未悟,陛下犹迷,不思宗庙之焚烧,不痛园陵之开毁。”又曰:“王鐸偾军之将,崔安潜在蜀贪黩,岂二儒士能戢强兵!”又曰:“今之所用,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又曰:“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臣但虑寇生东土,刘氏复兴,即轵道之灾,岂独往日!”又曰:“今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子等计将安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