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部分】
“道心精一”之谓“仁”。阳明先生将“精”字落在了“仁”上,因为儒家的核心就是“仁”,要走进天下民众之中,以仁爱之心亲民、爱民,将“仁”字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谓“中庸之道”,即为“仁心”。人一旦抵达“仁爱之心”,自然“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就像师父教授的“觉知”,觉知无时不在,你看到它了你当下就能觉了,你没有看到它的功夫,不代表它不在。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仁”理解小了,“仁”并非是简单的“善”,而是至善,也就是无善无恶的状态,那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心性所在。
求善与求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外求”,后者是“内求”。“仁心”是纯粹的良知,“一”以贯之,就是“道”。
感悟:我们日日擦拭心灵的灰尘,使心灵越来越光明,内心光明,我们就能以一颗慈悲心包容万物,学习圣贤文化,致良知,就是让我们内心越来越光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