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完《我和我的家乡》之后,我问女儿:“好看吗?”“好看。”女儿回答说。“你觉得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什么?”我又问。“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家乡。”“是的,要爱自己的家乡。”女儿还小,能从这部电影中体会到要爱自己的家乡,我很满意了。
仔细想想,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应该不单是要爱家乡而已。这部电影以喜剧定位,让人看来,笑中带泪,令人在悲喜交加中被唤醒关于家乡的情怀和记忆,让人深思: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谈到价值和意义,很多人都觉得人生不活到光鲜不走到辉煌,便愧论价值与意义。而《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这五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价值并非如此,这五个故事向观众传递着的是“建设家乡,改变家乡”同样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北京好人》中,我觉得要体现的关键词是“医保”。医保给穷苦的农村人带来的好处,在我们国家,老百姓有了医保看病不用愁。《天上掉下个ufo》让人大开脑洞,关键词是“物流”。物流的兴起,更体现我们国家这几年发展迅速。现在在网上买东西,物流可到农村。多少人靠物流致了富。这个小故事还告诉我们:在农村一样可以做发明家、科学家,一样有爱情有面包,还有“滚蛋”。时代在发展,“卫星”农村也可以有。
《最后一课》中,我想它要体现的关键词是“教育”。乡村教师无私育人,感恩之心,重现最后一课。看得人泪目。这个小故事里,体现出来的复古技术也是一流的。大家为了帮助范老师,把已经建设得非常漂亮的旅游区改成范老师记忆里的“拼图”这一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范老师和《回乡之路》中的阿学,又引起我们的反思:多少农村教师往城里走,多少学生往城里挤。城里的学校被挤破,农村的学校没人读的事实是目前乡村教育的现象。
《回乡之路》中的治沙英雄乔树林,为了家乡,可以说劳费了心,伤透了脑,用他每一个细胞守护着沙漠里的每一寸绿水青山。连他的名字都与青山绿水有关,每一寸青山绿水的背后都是艰辛,他简直就是为了把沙漠变绿洲而活的天使。
《神笔马亮》中,我认为它要体现的关键词应该是“价值”。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是美术爱好者的殿堂,也是马亮的梦想。马亮考上了,但却选择了回乡下建设家乡。马亮说:“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了。”这不正是目前我们国家农村的现状吗?稍微有点才华,有点出息的人都到大城市去发展去生活了,农村里剩下的大多都是老人。那些年轻人,一般都要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老家住几天。每年春节,除夕到初六期间,村子里才会多很多回来的人,才会热闹,而到了年初六七,村子里又恢复了冷清,剩下了老人。回来过年的年轻人都又回到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去了。这是我们国家大多数农村的现状。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视频:很多老人在农村守着家乡的老屋子,一年到头都在等待着在大城市工作读书的儿孙的回来。每当生病的时候,很多老人孤苦伶仃,连个照顾的人也没有。
《我和我的家乡》的每一个故事,都似乎在提示我们:我们祖国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农村现状,确实是问题。它在号召年轻人:不一定要到外面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同样是一件很伟大很有价值的事。不一定要攻读名牌学位了才会出息,才会有面子,真心实意为家乡做点事,同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如果我们祖国的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长大成才以后,都能够像这五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那我们国家农村的建设将会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局面。如果“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真心实意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无私忘我的情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国农村的发展定会是前所未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