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绪不知所措,是因为你这些过程出现了问题

对情绪不知所措,是因为你这些过程出现了问题

在咨询时我发现很多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会用“我当时手一直在发抖”“我头很晕”这样的身体反应来指代自己的情绪。

或者用“我无法面对他”“他凭什么这样做”这样比较宽泛的词句来描述自己的状态,而这种情况显然是有问题的。

Greenberg与Safran认为情绪处理过程产生异常,是因为以下两个重要过程发生了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符合化过程的失败

情绪符号化就是让情绪信息被个体察觉到,让个体依据情绪的意义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Greenberg与Safran把我们对情绪的觉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①情绪出现,但是未被觉察到

②情绪出现,但是只有部分被觉察到

③情绪出现,但是没有被转化为语言

④情绪出现,并且被转化语言

⑤情绪出现,被转化为语言,知道引发情绪的刺激物是什么,也知道处理该情绪的相关行动、需求和期望。

处于①至③的状况就是符号化失败,我以下面这段话为例:

“我有一个同事,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没有得罪过他,但有另一个同事告诉我这个人一直在背后说我坏话,现在我没办法专心工作,一想到他我脑子就疼,我都想辞职了。”

这是事件描述,没有任何情绪词,如果你不能觉察情绪,当然也就无法处理情绪。


第二个问题是:基模本身的异常

我们自出生后一直在体验各种情绪,类似的情绪经验会一再重复发生然后被表征出来,作为预测、解释、反应与控制类似经验的规则,这就是情绪基模。

这么说可能大家可能不理解,我举个例子:

比如你因为妈妈批评你而感觉悲伤,那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你相关的情绪基模就会被触动,产生跟上次一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

但如果情绪基模出现异常,你就会产生次级情绪。

那什么是次级情绪呢?

Greenberg与Safran将情绪分为4种:原始情绪、次级情绪、工具式情绪和习得之不适应情绪。

原始情绪就是我们在情境中产生的立即性的自接反应,它最真实,比方说你被老板夸奖了,感到高兴,被人冤枉了感到生气等等。

但次级情绪却不是针对情境,它是因为原始情绪不能被个人接受而衍生出来的情绪反应。

还拿上面被老板夸奖来举例,你觉得自己不应该高兴,因为你认为这会显得不够谦虚或者可能招来同事的反感,于是产生了其他的情绪,而这个情绪就是你的次级情绪。

次级情绪会对你造成很多问题,因为你连真实的情绪都不被允许,长此以往,真实的情绪会一直积压在你心里,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比如有的人从小不被允许“沮丧”,由此产生的次级情绪是“愤怒”,那他在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事情时,就会生气发脾气。

他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即便学了一些缓解愤怒的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把真实的原始情绪隐藏起来了。

如果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情绪是沮丧,那给他安慰和鼓励的力量可能比让他不要生气能更让他舒服。

篇幅有限,关于工具式情绪和习得之不适应情绪的内容无法详细介绍如果你还想要学习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在里面回复关键字:【情绪分类】就可以查看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