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09年的那年看今天的自己,没有了脸上的稚嫩,多了一些老陈和圆滑。爬上眼角的细微皱纹,终是出卖了年龄。公司新来的98年出生的实习生,说着那些没听过的歌手歌名,恍然大悟明白了这就是当年自己口中说出的代沟。很多事情回头看都会有另一番体会。过去容易总结,未来难以预测,学会站在未来看今天,是所有投资大师一生的学习内容。

关于生意
生意的本质就是价值,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获取相应的回报。在这过程中衡量各种利弊。有的人,生意不在,仁义在。有的人,生意在,仁义不在。大到国家,小到生意,国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你的的利益和我的利益。生意呢,有的人能一辈子做生意,有的人只能做一阵子的生意。商人就是,利之所在,无所不趋。
思考一个生意能做多大,更多的就是考虑提供的价值有多大,解决了社会、企业或个人多少痛点问题。在解决了痛点问题之后,在来看是否是高频刚需,很多的需求实则都是伪需求,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只有让市场用脚投票。市场上有很多贸易公司,公司也能赚钱,但是公司很难被资本市场认可的原因,本质是没有提供太大的价值。
很多贸易公司实则就是商品的搬运工,赚取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利润,很难快速复制,市场规模也很难做大,而在中国,大部分贸易公司,靠的不是产品技术服务,而是关系,一个以关系型为主导的公司,一旦关系出现问题,生意便不再。今年可以做很大的营收,明年也可以做很低的营收,因为关系的不确定性太大,没有任何的关系是能够基业长青的。
所以创业也好,做一个生意也好,关心的是,是否真的为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解决了客户真的的问题,然后在考虑趋势、盈利,市场规模,是否能快速扩张复制等问题。能把一个生意做到几十亿几百亿规模的老板,一定都是一个能抛开问题看到背后本质的人。而能创造百亿、千亿级公司的CEO大都会在阅读、思考、专注这三件事情上做到极致。

关于工作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工作,有的人工作是为了自己。就像有的人一生忙碌,缺终不知为何忙绿。
到近几年才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心底最害怕的状态是什么,是迷茫。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始终处于迷茫的常态之中,说不出来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说不出自己最爱的一部电影,说不出自己最爱的一个人。因为我们生活所到之处,全是琐碎,很难看清方向,也分辨不出方向。
有个故事,说某人在很吃力地锯木头,旧的没锯完,新的又送来,越堆越多,不断加班。朋友提醒他:你的锯子钝了,所以效率太差,磨利再锯吧!他说: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磨锯子?朋友问:那你什么时候磨呢?他说:等我锯完所有木头再说。大多数熟人就像这个埋头锯木头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在辛苦的锯木头,锯到最后无木可锯。
有时候,不妨抬头看看眼前的路。上班的时候,我有个习惯,一旦忙绿的时候,我会放下手上所有的工作,跑到工作楼上的屋顶,坐在楼顶,看看路上忙忙碌碌赶路的行人,看着办公室里的星光点点,我总会思考,我这么忙绿工作是为了什么,我手上的事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高效的处理而解放我的时间,我所处的行业在是在上升期还是在走下坡路,我的客户这两年有了哪些改变?国家政策在往哪方面倾斜呢?国家经济大环境这两年怎么样了呢?我想象一下5年后我所在的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古人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拖离开眼前的琐碎,抬头看看天,想象自己飞到了天上,在低头俯瞰这片大地,然后飞过重重高楼,飞进了你所在的办公室窗外,看到了忙绿的自己。在来想想自己在工作上的忙绿是否正确。同样的一瓶水在便利店里卖2块,在五星级酒店里卖30块。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工作也是如此。学会让趋势成为你的朋友。

关于婚姻
最近发了一个朋友圈,时常撒娇、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我所理解的夫妻关系就是如此吧。
婚姻幸福的真谛很多,但我始终觉得,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
任何的感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越刻意地攥得紧,流失得就越快。所以对任何感情留要有缝隙,就好比铺水泥路,隔上一段就要留出一条缝隙,保持着一点点距离。如果不留缝隙,路面很快就会膨胀、坏掉,一样的道理。
除了长情的陪伴,也需要给双方留有独立的空间,就像生意需要经营一样,婚姻也需要精心的经营。好的婚姻关系,一定是对彼此的欣赏,共同的语言,独立的空间,鼓励和扶持。就好比做生意一样,花了大量的心思才能促成一个合同或一个客户,好的婚姻同样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上面。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
中国人的婚姻,抱怨多,赞美少,传统的思想,让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很少去赞美对方。很多结婚多年的中老年婚姻,几乎早已忘记了上一次接吻拥抱是何时何地了。没有言语上的赞美,也没有肉体上的肌肤之亲,在好的关系,终究也会成为同床异梦。
虽然有时候朋友会对我感慨, 自己热恋时,总感叹上辈子积了什么德;而自己结婚后,又常常怀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我不经感叹,婚姻真是一门要终身学习的学问。

关于金钱
“我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
写出《城南旧事》的林海音一生当编辑、做刊物、办出版社,然后把赚来的钱换成了二十多套房子。到65岁,她突然宣布关掉出版社云游四海,每过几年钱花光了,她就卖掉一套房子,到82岁去世时,竟还有数套房子没有卖光,于是留下上述遗言。我读到这段轶事时,竟非常感慨。
我喜欢的作者沈从文去世时,弟子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这位毕生倔强的湘西人说,“对这个世界,我已无话可说。”相比沈老头和林老太,我更羡慕早年的前者和晚年的后者。
我们既无法预知人生的结果,也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长度,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尽情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