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发生了什么?
继穿裤子那件小事儿使用了扮演鹦鹉的游戏之后,我儿子好像深受鼓舞,这2天穿脱衣服这件事他都主动要我扮演鹦鹉。
他的反应也让我深受鼓舞,想着把鼓励这个糖衣炮弹打得更深入一些。今晚我在叠衣服,他主动过来帮忙,我便告诉他,把衣服放一叠,裤子放一叠,小手巾放一叠,他统统摆好,我对他表示感谢,说,宝宝真是妈妈的好帮手,因为有你的帮忙,妈妈干活都快了好多。他可开心了,一直念叨是妈妈的好帮手,妈妈快了好多这些话。
睡觉前,我告诉他,妈妈要练一会拳,请他在床上边睡边等妈妈,谢谢他的耐心等待。然后他也很合作的在床上等我,说好像上次一样耐心等待。虽然刚开始还有不断的喊我,我都是嘘🤫一声就继续练我的,后面他越来越安静,等到我练完过来找他。又对他表示一次感谢,他便心满意足的去睡觉了。
【感受】我有什么样的感觉?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乐意合作的,只要我们能够给予这样的土壤,让他能对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有所知悉,并予以鼓励,便能把合作的种子植根他的心中。
【思考】我想到了什么?有哪些思考?
我的孩子素来慢热,一些没去过的地方,没吃过的东西,没见过的人,没玩过的玩具,接受起来都比较慢,但是我发现,只要他有过一次好的体验,或成功过一次,他就仿佛又试探了一次自己能力的边界,并顺势把版图扩大。因为了解他这个“特性”,有时候我会故意push他一把,例如直接把他抱到平衡车上面去推他,哪怕他第一次是抗拒的。但是随即而来的也是成功的愉悦体验。
孩子是依靠体验来获取成长的,有时候我会怕强行push给他带来不愉悦的体验,或者是反而让他更抗拒这件事,所以终究我们还是得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在哪里,接受程度去到哪里才能行动。
当我尝试了用“我”句式,比如上文告诉他妈妈因为他的帮忙,觉得干活快了,轻松了不少,很感谢他,我觉得他内心上是更受鼓舞,比起他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他感觉帮助到其他人,更能让他感觉快乐。
【行动】我接下来决定做什么?
更用心的陪伴,更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的边界,多多创造孩子与人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