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 - 从秦始皇到刘邦

Emperor Gaozu of Han

目前对于”古代历史“,学术派以”考古“为主,研究各种细节,研究来研究去脱不出考古的方向当然也没啥新东西。而大众派以普及为主,讲各种野史奇闻轶事道理。这两种方法其实都也没啥大问题,但是以此为基点出来教书还育人这就不对了。窃以为对于历史的看待其实是个非常私人的东西。几乎很难去以一种”大道理“去汇总。一个人都可以非常复杂(比如。。。你自己?),更不用去提有各种局限性的记录去臆测的历史了。举例子一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秦始皇给人的印象是”暴戾“,而“历史学家”的评价也是“暴君,罪大恶极”。儿时便熟知孟姜女的故事,大点让背阿房宫赋。其“暴君”形象深入人心,而他做了什么呢,汇总而言就是“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

阿房宫赋有言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总结是什么意思呢?字面的意思是一个君主,要“仁爱”,要善待自己的子民,就可以“流传万世”了。

而我个人的理解的版本是,做皇帝虽然本质是奴役人,你要对奴役的人好一点。他们才不会造反。(人总是没有下限的,而上限提一点点,大众就可以满足了)(你的理解捏?)

到了刘邦。经历了民之疾苦。虽然上文还未成文。却已深谙以上的道理。从基层中来,亦知道了大众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白手起家,最终在反秦大潮中脱颖而出(得天下中“仁爱”起作用不大)。然后在统治中施行“仁爱”,从结果来看朝代相对秦始皇也确实比较“长命”。(其实众帝王中拿刘邦来谈仁爱不太恰当,但相对于秦始皇,他的轻徭薄赋,“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已经非常“仁爱”了)

你发现问题了么?皇帝始终是皇帝(始终是骑在始终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头上并且一直“奴役”着百姓),只是对待“人”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举个不太典型的例子,一个在奴役百姓的时候以死亡威胁“不好好干就砍头!” 。另一个在奴役百姓的时候以目标诱惑之“干好了让你吃好的!干的特别好让你当小头头!”。本质同样是“奴役”。但是一个就是依靠暴力称帝的”千古暴君“,一个就是拯救人民与水火的”仁爱贤帝“。哦,这就是“历史学家”们的结论。

想到英文有个短语很有意思叫 “ The Old New Thing
有句古话有些接近,叫 换汤不换药


课后练习

美国真的“民主”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95年8月,姚晓曦终于踏上了飞往美国旧金山的国行航班。 飞机冲破层层云雾,冲向了湛蓝的天空,晓曦的内心豁然开朗...
    福杯满溢68阅读 287评论 0 3
  • 来到马里亚纳市的白俊清,经过几年的适应以及打拼,终于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工作得还算顺利,但总让人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陶心鱼阅读 2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