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实的人交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与惯于走邪道的人交友;与惯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与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熟悉历史的人一定会知道 “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历史背景。那时,柳宗元、刘禹锡、王叔文是好朋友,在王叔文犯事之后,柳宗元被贬往柳州,而刘禹锡被贬往播州。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刘禹锡双亲还健在,如果一起搬到那种贫穷的地方,他的母亲还能活下去吗?我愿意拿柳州来换播州。” 后来因为柳宗元的请求,刘禹锡被改贬去了别的地方。
人有社交属性,离不开朋友,但交上真朋友却不易。的确,芸芸众生,几人能得遇知己。得意的时候,人们会争相奉承,趋之若鹜;失意的时候,人们便冷眼相看,落井下石。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真实得让人悲伤,残酷得让人绝望!人心有时总是变幻莫测,说好的永远,却往往只是戏言,一阵风就能将它吹散。红尘中的人也许只有在经过浮沉起落之后,才会明白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毋庸置疑,从这种角度出发,刘禹锡是幸运的。
朋友贵在知心,以心换心。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能看清哪些是真朋友,哪些是假朋友。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友谊沉浸在利己主义的杯水中。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罗振玉是至交,同时罗振玉也是他的老师,后来他们还成了儿女亲家。有人说王家贫穷,罗振玉是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机器的目的,所以常在经济上去接济他。也许这种说法不够妥当,但王国维最终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壮年投湖自尽,罗振玉与此是脱不了干系的。
他们两人同属于中国近代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相交相伴了三十年之久,共同创立了“罗王之学”,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了千余年,取得了让世人惊奇的卓越成果。两人把嫌隙公开化是在王国维的长子王潜明去世以后,在处理王潜明后事的过程中,罗振玉和王国维发生了一些误会,罗、王两家为王潜明遗款的收存和立嗣等问题上产生分歧,最终引发二人失和,甚至不再通信,不再见面。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人在交友问题上处理不当,对他自身是有害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知。”大概的意思是君子交往,关系亲密和睦,尽管各自的背景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但不妨碍交往,坐到一起一样很聊得来;而社会上的一些小人,他们在一起表面亲密,做事的目标方向看似相同,但关系却是非常脆弱的。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擅长弹琴的人,名伯牙。伯牙从小就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的琴师成连。荀子在《劝学篇》中亦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便可见他的琴技高超。而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他与伯牙虽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但这些并不会妨碍他们成为至交。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便足以,"知音"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后来,钟子期病故,伯牙悲痛万分,于是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子期离去后,伯牙的破琴绝弦,正所谓红尘路远,知音难觅。
红尘之人若不是无情,总会希望多几个真正的朋友。毕竟,“知己”两个字,不只意味着推杯换盏或者诗书相和,更有心灵相通及冷暖相知。就好似纳兰容若在词中所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知音是朋友的升华,朋友的相知靠的是彼此的吸引,这是一种人格与个性的吸引;朋友的相遇靠的则是缘分,与他人相处就是一种缘分,哪怕只有一分钟。有时就是这一分钟,便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天,正在田里劳作的苏格兰农夫弗莱明,忽然听到附近泥沼中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于是赶紧放下农具跑了过去,他发现一个孩子掉到了里面,急忙把他救了出来。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家门口,从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绅士对他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 农夫却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绅士正在为难之际,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了进来,急中生智,他想出了一种更特别的报答方式,于是对农夫说:“我们订个协议吧,让我带走他,我会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你骄傲的人。”农夫想了想,答应了。
多年以后,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了业,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那个青霉素的发明者,并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再后来,绅士的儿子不幸染上了肺炎,正是这种青霉素救了他儿子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人的命运,看似不能由自己来控制,但是只要回首往事,细心思考,也许并不难发现,生命的种种变化和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有莫大的关联。
《文中子·礼乐篇》中说:“为权势相结交成朋友的,势力没有了,交情也就断绝了;因利益而结成朋友的,利益没有了,交情也就淡忘了。君子不与这类人结交。” 所以,我们更不能以利益大小来亲疏自己的朋友。在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与人交往,就没有门户之见;与下级交往,没有门第之见,交往中不含杂私情,公正而豁达。
罗斯福的贴身男仆安德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问罗斯福总统野鸭是什么样子,因为她一生都没离开过华盛顿,没机会到野外去看野禽。罗斯福总统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鸭的模样和习性。
安德烈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栋小房子里,离罗斯福总统的住处很近。
第二天,安德烈房里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罗斯福总统的声音,那声音告诉安德烈的妻子,他们房子外面的大片草地上就有一只野鸭。
当安德烈的妻子推开窗户,就看见了对面房屋窗户里罗斯福微笑的面庞。
就因为看野鸭只是一件小事,所以罗斯福的关注展示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诚意,这样的诚意,让安德烈和妻子意外之余,更有一种真心的感动。
在《人生对你的意识》中,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诸于这种人。”的确,生活中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不把对方放在心上、或者双方彼此不把对方放在心上引起的,种种仇视于敌意,会因此而生,并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
说到得朋友,最让我羡慕的要算吕岱。《三国志·吕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吕岱的好友是徐原,徐原好直言。每当吕岱有什么过失,他总是公正无私地进行批评和规劝。徐原的这种做法却收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但吕岱却赞叹说:“我所以看中徐原,正是由于他有这个长处啊!”
人难免犯错,如果犯了错,在别人的帮助下,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徐原这样的朋友被称为“诤友”。诤友的核心语言也就是直言相谏,但是往往直言是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毕竟忠言逆耳,特别是平庸者一旦面对直言,便会不假思索地怒气顿生。而吕岱绝对不是一位平庸的人,于是得到了这样难得的朋友,正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朋友都是从最初的相遇到相知的,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想维系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必须懂得藏好自己的优越感,法国的哲学家罗西法古就曾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更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古汉语中,“朋友”一词的朋和友具有明确的分工,同窗为朋,志同道合为友。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对朋友的识别能力也日趋精进与完善。所以,千万不要只在痛苦时才想到朋友,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态度,只把对方看成受伤后的拐杖。人与人之间没有较深的感情,则很难得到彼此的信任。情感需要投资,但不是用金钱,更不是用虚情假意,唯有付诸真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
与人相交,离不开包容,更离不开仁爱, “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虽说“红尘路远,知音难觅“,但难并不代表着不能。相交,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起决定因素的其实就是你自己,多给朋友仁爱,最终受益的必定也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