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是怎样炼成的

愤青是怎样炼成的

 

都说网上的谣言是几个半文盲带着一群文盲玩,可能有点刻薄,但这个群体里面除了拿钱的带路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有个老名字,就是愤青。


愤青这个词在网络上好久不见了,这种人的核心思想其实就一个,就是现在的一切都不好,制度不好,环境不好,政府不好。至于什么样的才是好的,总之就是与现在不同的就是好,至于如何好,如果你真的问,他们会有一大堆的歪理邪说。比较经典的就是,清朝的时候树多环境好。但是实际上谁都知道以前农业不发达,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地了,又因为土壤管理不善导致无法持续耕作,所以清朝的老照片上基本都是光秃秃的。当然也包括美国的房子只要一美元,他们也不会说美国的房子每年都附加高额的各种税和保险。

愤青的一切行为,都是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不满。一开始我不明白这个不满从哪里来的,但是现在,我想,或者只是从他们的生活细节里来。在生活里受了气,来网络上撒气,仅此而已。

愤青是怎么形成的呢,很难评。我以前写过一个文,真的就是麻绳专挑细处断,一步错步步错,慢慢就会变成愤青。


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是房产中介,2016年的时候房产市场轰轰烈烈的时候他也是跟着赚了钱的。但是他和所有人一样,上了当年房产的当。我还记得当年的情况,因为在之前房价从来都只有上升没有下降,所以那些中介就说,现在买房,赶紧买房,将来还不上贷款卖掉,怎么也不会亏。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谎言就是,你现在一个月挣三千,以后还会三千么,以后一个月一万,还贷款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这个谎言主要是因为之前有个上海人,早早买了一套房,月供很少很少,所以大家就把这个问题进行推演,多少曲解了。

所以在这样两个谎言之下,当时大家都在买房,而且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尽量多做贷款。我这个朋友也是一样,把这些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和他的那些买房客户说,最后说的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所以他也跟着买了房,虽然不是很需要,并且做了一个大额贷款。用当时的话说就是,能贷多少贷多少。

然后就是这几年连续的房价下跌。前两年的时候,他已经表现出对于当时做这么大贷款的后悔。日常的言辞也颇多抱怨,总觉得是国家在房产上故意下套给百姓,说自己生活的好好地却被割了韭菜。路口上的交通事故,还经常会有主责和次责,但是买房投资错了,全是国家的责任。人们不会考虑买一个两百万的车,但是却会做大贷款买一个两百万的房。同样是买不起,自己判断错了市场走向也是国家的错。

前两天,我突然发现他在找出国的路径,他说国内挣钱太难了,要出去试试。


他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愤青,只能说是愤前期。

我突然就觉得他有点像范世贵了。一样的抱怨,一样的对社会和国家不停的否定,一样的想要出国,觉得国外会更好。

买了房是第一个踩的坑,大贷款是第二个,出国是第三个。中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坑,我也不知道。

愤青总是惊人的相似。

然而越是抱怨,越无法发现这个社会中潜藏的那些机会,越是会进入收入不断下降的一个怪圈里。因为一切的失败都归咎于外部因素,所以就不会考虑改变和提升自己,最后愤青会不会变成U型锁,谁知道呢。

我们都觉得他应该冷静一下,慎重考虑出国的事情。但是当一个人因为买房负债累累的时候,让他不去抱怨社会,其实并不容易。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责任。他们会说,那些买房的人难道都错了么?但或者就是都错了呢,这一场投资,终究是错了。

中间其实已经有很多次卖掉房子,亏钱解套的机会,但是他终究是没舍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