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食堂吃饭。
四人围一桌,对面的小遥突然冒出一句“人可不可以不结婚呢?”
我很惊讶,因为我俩并不熟识。她这么一问,我就明白,她心里的苦闷,大约到了一个爆发点,才来这么一问。“当然可以了,可是在这个五线小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内心必须十分强大,强大到可以漠视甚至俯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周围所有人的议论和流言蜚语,比如,“她是不有病哇?不知道是心理的还是生理的?”“喂,听说她以前谈过几段恋爱,最后无果,这么大了还没把自己嫁出去,啧啧,剩斗士啊。”你自问,自己对这些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当做耳旁风吗?
第二,经济方面要足够自立,自立到可以买房买车,至少也要够自己漂亮地活。”我直面问题,给了她我的看法,很显然,这两点,我们目前都达不到,话匣子一打开,我们四个未婚妇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其实我们走了,单位可以立刻再招一个顶上来,我们算什么啊?”“唉,每次开会开得久又解决不了问题,鸡汤洒了一地,我们都免疫了。”
听着说着,突然内心一阵恐慌和辛酸,不说倒罢了,当感同身受的我们打开心闸,发现现实如此残酷,小城市,别人眼里的体制内工作,半大不小,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困惑、情感的困扰,未来的担忧,这一刻,因为开头不知轻重的那一句问话,内心的情绪喷涌而出。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我曾经遇到过的那些不安,迷茫,困惑和挣扎,她们身上都有,我太能感同身受了,可是,单纯的情感宣泄于事无补,没有认知层面的提升和执行力的支撑,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这一切不过是某一天饭桌闲聊的吐槽趴,上演几次之后,大部分人必将变成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条条蛇都咬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会让人无奈、厌烦,那就这样吧。我把精力放在老公、孩子身上,相夫教子,不也挺好的吗?
听着小遥的故事,我知道她现在处于困境之中:感情受到欺骗,失恋的阴影迟迟不散,不再相信爱情;工作不顺,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只想逃离,以及所有这一切无人可诉的痛苦,都在我的倾听里,发泄了出来。
她不说,我也看得出来,她长久的不开心,而我却只能发表自己的一丁点关于成长、关于改变的琐碎想法,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会以她以为的“如果现在已经结婚,有个可爱的宝宝多好”而结束,问题会被掩盖,终有一天还会浮出水面,像猫爪挠心一样让人坐立不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职业规划来帮她:她不喜欢甚至讨厌这份工作,害怕停滞的成长终将带来恶果,在当下,却无力改变的纠结。社会认同与自我觉知,现实与理想,如何连接,是她也是我,需要去成长、去突破的地方,很可惜,关于生涯规划的一丁点想法,她不过是当做平等交流的一点谈资来听罢了。
走前,她说,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说出来,心理舒服多了。
我开心又担忧:她不再那么沉重了,可是心理的宣泄是一时的,怎样走向想要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理清的重点。
送走她,我躺下来,却怎么也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