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17年就剩下最后一天了,看着大家都在写年终总结、晒十八岁的照片,我的心里一阵慌乱。
一年如此之快,快得有些追不上节奏就成为历史了。
但也意味着这一年里所有发生过的:好的、坏的、开心的、痛苦的都即将翻篇了。
我想起了一句最富含哲理的话:一切都会过去的。是啊,一切都会过去,年龄越大越体会到,人生最珍贵的永远只有活在当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一年我重拾起了多年的旧梦,5月底开始写文,并认识了一群热爱生活、爱好写作的追梦人。
写文字的人注定孤独,漫漫长路,一旦拾起,就想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我们相约一起抱团取暖,这样才会走得更长远。
我们相互鼓励,相互点评,共同进步。那段时间的人生如同打了鸡血般充实。公众号10天拿到了原创并迅速涨粉。同时获得了其它平台的入驻。
这一年,从最初的新媒体小白到现在熟练掌握运营操作。从最初的提笔卡词,找素材就犯难到如今的自由切换。
我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进步着。我一直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能被一群朋友带动着保持更文频率,走完这一年,我应该为自己开心。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刚才翻了下写过的文字,7个月差不多有30万字。
相较于努力的人,我还是过于懒散了。平衡生活于工作我似乎一直都没找到好的方法,这让我偶尔会沮丧。
希望2018年能完成心中的目标。
迷恋摄影许多年了,其间一直摸索,一直在实践。我把这个业余爱好一直带在身边。用镜头捕捉那些有趣的、感动的、值得记住的瞬间。希望自己多年后再翻开这些照片,还能叙说它背后的故事。
摄影和写文一样孤单,但不同于写文的是,在路上遇到一些人,看了某些风景后,人生的格局就在不断放大。
视觉带给人类的冲击往往是震撼的,一个摄影者,必须眼中有风景,心中有大爱,才能拍出生活的底色,用作品讲故事是摄影者攀登的巅峰。
我想起了张艺谋导演,那个第五代导演中最擅长运用画面感提升电影层次的他,总是能用震撼的场面触动观众心间柔软的角落。
最初的张艺谋也只是一名摄影师,他用眼中的风景,心中的大爱完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逆袭之路。
2017年因为文字,因为摄影我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导演和编剧,有幸了解了外人眼中高大上的行业,了解了他们创业路上的艰辛和执着。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优秀的编剧、死磕到底的导演和一群真正的演员。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慌乱从何而来。
2017年12月23日,社群里传来我的朋友、编剧启蒙老师赵国燕王在佛山剧组不幸去世的消息。
接到消息的瞬间我是懵的,我想着是有人搞恶作剧,后来赵老师的夫人确认了这个睛天霹雳般的恶耗。
尽管在不久前看了治愈系的《寻梦环游记》,我仍然无法直面这样的生死,想着不久前还说过要带着我学习写剧本的人,转眼间就阴阳相隔,就一阵痛彻心扉。
天妒英才,35岁,他还有多少未完成的心愿,就这么不声不响一并带走了。
今天一早,我又去翻阅了赵老师的朋友圈和公众号,这是他留下的印记。时光永远定格在了2017年12月23日。
我们都会老去,但赵老师会一直活在35岁风华正茂的光阴里。活在他乐于助人、影响年轻一代的优秀作品中。
他的离去让年轻的朋友悲痛的同时,更懂得敬畏生死。
2018年,但愿时光能温柔以待那些努力追梦的人,慢一点,再慢一点。
眼中有风景,心中有大爱,过滤掉2017的心灵垃圾,勇敢迈步向前。
这是最好的时代。
没有一个时代不值得被记录,2017年,世界的变化突如其来,而我们终究没能安之若素。
回头望去,曾经发生的故事,逐渐呈现更加清晰的图景。其中有些闪耀着光芒的信号,在提醒我们,未来总有一个更好的答案。
附几张西安城墙人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