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准备1

    盛夏未央,秋色初现。今天全体教师到校进行各项教学工作的准备。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已经有4个月。好在身,体恢复的还可以,今天走进学校感觉很亲切,同事们的一句句关心,一声声问候,让我倍感温暖。真的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接下来先记录会议流水账。

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生命

          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就是要真实的发现。要拼教育的思维,教育思维的支点到底在哪儿?这是课堂的立足之本。

1.改变教学思维的固守化

      以往的教学经验是好,但有没有更好地融入现在的学情?老师讲授很精彩,学生的“自然生成"有多少(这是课堂的高效) ?学校一直主推落实分层,内心的接纳上付诸了多少实践?反复讲、反复练,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学生掌握起来了吗?教师身心疲倦,学生累不累?怎末去寻找、解决“根”的问题,让师生都快乐有成就感?

2.必须解决学生的“顽疾”问题

    反思:面对课堂里不听课、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管了还是无可奈何?同样班级的学生,为什么会在不同老师身上出现不同的管理效果、成绩效果?因材施教,如何做好分层指导,在学业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成绩感?

    新学情的改变点:不允许出现一个学生掉队;现学情下,更需要放下身子,读懂学生,走进心里,共同“成长”,师生间的“美好”就是教育生涯的幸福。

3.教师考核方案的正确站位与思考

(1)正确理解考核方案带给学校的变化。

(2)考核细节的“敞开化”,做好细节过程,公示给所有人。

(3)学校评价委员会成员的责任与果断。

具体工作要点

(一)聚焦课堂教学“高效"点

1.结合市教研院指导思想,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一致性”,杜绝课堂上老师的“自说自画”,力求学生的“自发生成”。

2.立足好“分层”,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到归属感、成就感

    反思我们现实的教育,学生现状参差不齐,太多的学生在选择放弃,当学习上找不到归属感的时候,造成的只能是与学校制度的对抗,这是当前学校管理的最大压力。回到教学上,坚决要求回避“一刀切”的思维意识,务必解决好两个问题:不把学教“死”了,给优秀的学生一个继续上升的平台,让他(她)们“尽兴地吃饱”;把后面的学生带“活”了,降低学习需求,给他(她)们提供好尝试成功的平台,让他(她)们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学生们就会喜欢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校,管理和教学可谓是做到了“双赢”。

(二)为学生创设“思维成长”的平台

3.从新学期开始,就要把知识系列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错题反思整理的能力形成学习生活常态,不空说,重实践,成氛围,并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在多姿生活中提升学习的兴趣,用兴趣带动学生研究的习惯,从而去带动学习的思维,这是学生成功的丰厚土壤。

(三)我校“教学研究”的落脚点:教学思维的前瞻意识,教师“教”、学生“学”思维的跟进要落实有效

    4.当前窘境:“教学”中,教师“教”的思维和学生“学”的思维的流失,拔尖学生少,更多的教师还在仅凭自己固有经验,致使“教"“学”中矛盾层生。

5.教师"教”思维的转变点: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主动辨析,善于归纳整理的方法,知识拓展迁移下,带动学生学习的思维。

即“导知识、重方法、引思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